浅议二次葬

曾祥裕 原创 | 2011-05-31 17:13 | 收藏 | 投票

 
                  废除葬俗中不合理的规定
                
                   -----浅议二次葬

                        曾祥裕

           (赣州风水养生堂 QQ175613195,电话13766307454)

   人的生老病死规律,不可抗拒。 当一个人生命终止,如何符合安葬的礼法,却并非易事。我近年来奔波在神州大地发现不少地区葬法上还是受旧习俗约束,导致逝者不得安息,生者不得安宁。尤其是当今世风日下,有的人胡思乱想,片面听信所谓风水大师的一番鼓舌,企图通过迁祖坟来改风水,以达到求丁求财求贵的目的,于是打着孝忠的幌子,挖祖坟、拾骸骨,一而再、甚至再而三地折腾阴间的祖魂。

   我在浙江、福建和广东做风水时就遇到有的东家迁坟的动机不纯,以所谓的二次葬尽孝为借口,企图以此催财催官。我耻笑人间竟有这种卑劣心态的人,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折腾阴间的祖魂;也鄙视兴风作浪的风水师为了几个臭钱而丧尽良知和职业道德,蓄意制造二次葬或三次葬的风水神话。

   我们分析二次葬的利弊,就要寻根溯源,既要看到其习俗形成的伦理和合理性,也要剔除其中不科学有违常理的成分。

                 二次葬的由来
 
    二次葬习俗古来有之,在客家地区尤其盛行。二次葬,先是捡骨(也叫“捡金”),一般是一次葬三年后。所以定三年,一是等遗体腐化干净,二是按“五服”应“斩哀三年”。捡骨也要选好时辰,“五服”内的直系亲人都到场,先烧香祭拜,然后掘土、开棺,开棺时用蓬布或雨伞遮阳,见骨时亲属痛哭流涕,之后才围成一圈,逐一将遗骨取出,揩净,如果遗骨潮湿,还要用炭火烘干。最后按从脚到头的顺序安放到“金坛”中,取“坐”着的姿势,表示他自然从容地坐着,面对人间和他的子孙,祭拜时就像与后人亲密无间地“见面”一样,盖好罐盖。下葬又另选时辰,在墓地事先挖好一个容得“金坛”的圆筒形井穴,到时辰才将“金坛”放进去,“井穴”上严盖一块圆形石板,再堆土成墓。然后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二次葬礼仪结束。

    二次葬后,一至三年之间,还要“探金”一至两次。所谓“探金”,就是掘开坟土,打开石板,探看“金坛”里的遗骨好不好:干爽的、金黄色的为好,泡水的、灰黑色的就不好。好的,就放心“定葬”了;不好的,要取出“金坛”寄葬,再找“风水地”重行二次葬;不好不坏的(遗骨虽不泡水但很潮湿、颜色灰白),可暂时复土留坟,第二年再“探金”一次,看看转好或转坏以决定该墓地的取舍。“定葬”后,此墓就是“祖墓”了,一般不再迁动了。

    在福建和广西等地,人死后,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成长形坟,叫“长墓”,也叫“新墓”,表示人还“睡”着,并没有“死”;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没有到“阴府”,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他是没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灵位设祭。

   2011年5月初,我在重庆为一矿老板家父之地勘测风水,是日太阳炙烤,让我一走出宾馆就感受到重庆火炉的威势。弟子小陈驱车引我到现场,从公路看路边菜地上有个新坟地,所在地形酷似一个龟形,其地葬在龟背上,龟头上已有二个旧坟,下车后走进该坟墓勘测,只见其形似一个船形,这种坟墓形状就是类似长形墓,但走近一看此坟包形拟船形,而且前大后小,比例不协调,此为仿古的失败。奇怪的是坟包“船形”上用水泥筑成的墙面上散落着一些小洞,有千疮百孔之嫌,这在风水上为漏气之败笔,。此地可取之处就是得水,但是水口为坤申,收到一条水全非为六秀水,一是壬子水,二是丙午水。坐穴为甲山庚向,界乎在丁卯和已卯之间的界缝。
   
    长形墓是初葬,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也叫“金钟”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但是二次葬只限于年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夭折之人一般不作二次葬。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

   综合观察各地民俗,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风水先生来定“坟向”,定下葬时辰,除了葬礼十分看重之外,入葬却非常从简。但在旧社会,或追溯到民国以前,有个别“富贵”的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仿照帝皇的做法,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不过,在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大都嗤之以鼻,并不看重;甚至对一些荒芜的“长墓”讥之为“无主”或“无后”,有时还以此来咒骂自己厌恶的人“以后死了埋长墓”,意为未成年即死(早死)。

    在广东梅州我了解到,农民对二次葬的墓地,很讲究“风水”,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墓地,宁可把“金坛”(捡骨后安放净骨的陶罐)寄葬在临时选定的地点,一般寻找向阳、干爽的土坡劈崖,挖个可以容得“金坛”的拱门形的洞穴,“金坛”安放好之后,通常敞开着,过路的人可以看到,也有用草皮土块封住的。对这种寄葬,清明扫墓也很简单,砍去杂草,烧几柱香即可。但寄葬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是一年,最多三年,当然也有因经济问题或其他原因而长年寄葬的。

             二次葬背后的辛酸故事

   我在福建、广东、江西风水实践中,就耳闻客家先民二次葬的辛酸故事。
 
   汉民族是极重“根”的民族,客家人格外重视祭祀文化。这与客家人坚守传统的“根”有关。“事死如事生”,以及“丢什么都不能丢祖先”。这种礼制一直延续几千年。在客家地区我们在作田野考察时,与客家人聊起祖先迁居的故事时,了解到先民第一次背井离乡的时候,由家族中的长子或其他男子掘开祖先的坟墓、拾起残留的骸骨、装在准备随身携带的陶罐里,担挑肩背而行,因为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此一去不知何日是归期,为了能与祖先永远在一起,为了便于日后的祭祀,更是为了让祖先在迁移的过程中能给他们生存的鼓励与力量、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他们掘祖先墓的勇气战胜了礼制思想不能掘墓的传统思想,以另一种形式诠释着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孝道。

   此外,在漫长而毫无结果的艰苦跋涉中,客家先民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尽管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仍不可避免地会有老弱病残者往往倒毙于迁徙途中。对于无家可归的南迁之民来说,迁徙的特点导致生者无安定之所,死者亦无葬身之地,于是第一次埋葬草率而匆忙,这在他们看来是对祖先的极度不尊重。所以,等到安定下来之后再寻找途中亲人的骸骨,带到新居地进行隆重的二次葬。

 
              二次葬受习俗约束带来负面效果 

    有时候二次葬的时间却相隔几十年,那真有隔世之感。

    我在广东梅州受东家邀请为其迁祖坟,祭主自16岁离家从军,从老家一走就六十年,虽然期间造访过老家,也无暇去找到祖上二次葬的陶缸。岁月流转,人生易老,当他已过花甲,才有空闲时间回家寻找曾遗忘的那装有祖上骸骨的陶缸。这天,我随着他钻进密林中,披荆斩棘,踩着高低不平的腐烂的积叶,转了老半天才在一个角落中找到那只沉睡已久的骸骨陶缸。至于这陶缸装的骸骨是不是他的祖先,还要打一个问号,因为陶缸外表没有记载何方人氏,带路的一个老人也不能十分肯定,所以难免发生错认祖宗,二次葬的是别人家的祖先。

    像上述祭主年轻远离家乡投身革命,晚年再来处理先人骸骨做二次葬的事例举不胜举。除了弥补这其中不孝的内疚,再做二次葬以尽孝动机外,还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

   一、当家庭中出现什么不吉祥的事情,总是要请“风水先生”来看看,在分析外因时,查风水自然摆上第一位,风水先生也总能装腔作势从中挑剔出某个或某些祖坟存在的风水问题,然后建议主人迁葬。正如民国《上杭县志礼俗志》卷二十所载:“……为祸福所感动,归咎于先坟,有一迁再迁屡迁者。”

    二、对二次葬的地点、时间、仪式等很讲究。地点的选择尤其重要,他们认为否能为祖宗坟茔觅得风水宝地,对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关系甚大。祭主因家中过去贫穷草草埋葬先人,现在发达了有钱了,就想迁葬到一个风水更好的地方。

   学者一致认为,客家人所强调的风水宝地要义有三:

   一是要有龙势。即山脉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罗列有序、奔腾有势等;来龙之势的大小主导着富贵的等级及人丁的兴旺。即一层后龙管一代。

  二,要看朝应峰秀丽否,或印或案,皆应为穴场所用;局主导功名官禄。

  三是要有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因此,为寻得风水宝地,他们宁愿等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若一时间找不到吉地,便把金盎寄放于山间岩穴或田头地坎,以待日后安葬。这种暂时寄存“金盎”,俗称“寄岩子”。

   这类追求风水宝地的情结深深扎根在客家人的心中。

   在客家地区的州志、府志、家谱等中这类记载比比皆是。据明代嘉靖年间《惠州府志》记载:“长乐、和平滋不忍弃亲于土之说,有停柩期年、三年而后葬者,或葬不数年,惑于风水,启土易棺,火化而改葬者。”再如兴宁,“纳骨于瓦瓶,名曰金瓶,迁葬而之它……亦惑于地师,数数迁易。……”到了清代,这种风气更是盛极一时。《嘉应州志》记载:“葬数年必启视,洗骨,贮以瓦罐。至数百年远祖,犹为洗视,或屡经起迁,遗骸、残蚀止于数片,仍转徙不已。甚且听信堪舆,营谋吉穴。”

   清人张新泰《粤游小志》载:嘉应州一带:“粤俗惑于风水……乃有既葬后,或十年或十余年复出诸土,破棺捡骨,谓之洗金。” 由上述引文可以看出,风水原因是客家二次葬不可忽略的原因。在如台湾客家人的二次葬甚至被称为“捡风水”,在梅县丙村二次葬也被称为“做风水”。由此可见,风水观念对客家葬俗,尤其是二次葬的影响之深。

   由上述可知,二次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但不可讳言,其中有风水师的推波助浪,有的风水师动机不纯,以二次葬作为商机而热衷于此,以此煽动东家为祖先做二次葬,乘机获到钱财。这种二次葬或三次葬不可取。我的态度是,迁坟要慎重,坟墓真的出了问题那就非迁不可,如果无大碍,只要微调处理就不必迁葬。
  
   这次重庆之行为东家看祖坟风水就是采取这种态度。
 
  在安徽黄山太平县乌台镇为弟子小江看祖坟风水时,综合评估此地风水存在诸如明堂不开阔、后龙气不足等缺陷。针对这种状况我建议另找一地重葬。

    之后,5月8日晚从黄山机场飞至重庆,下机后由弟子陈朝安等人开车接我到荣昌县城入住金能大酒店,第二天小陈陪我去其老家勘测其父地和其阳宅。其坟地坐申山寅向木龙,水口坤申,来水乾亥,坟包后面还有两个老坟,据说其中一个坟地主人姓郭,发丁不少。陈父地是由本地风水师点穴的。此地也属群山环抱,左砂有点笔直而下,但是右砂有情,堂局还大,称的上藏风聚气。去年入棺,按本地习俗,新葬后要在三年后立碑,但目前坟包后因下大雨,坟包土下塌,有陷下去的痕迹,且杂草丛生,雨水积累难以排出。

   建议不受习俗约束,修起坟包,筑起围墙,做好排水沟,确保金井不受水湿。

   综合上述,二次葬各有利弊,如何操作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要剔除不良动机。本文抛砖引玉,求教于有识之士。

     (作者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八一四大道赣南新闻中心内,电话13766307454,QQ175613195,421184777;赣州风水养生堂每月招生,有志于学杨公古法者可报名学习!)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