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时代好读书

赵峰 原创 | 2011-06-21 19:44 | 收藏 | 投票

 通胀时代好读书

 

20115月份CPI上涨率达5.5%,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

电视和网络一直在说物价上涨,但逐渐上涨的物价给人的感受还不是特别强烈;物价上涨之初总是温和的,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前天去了一次菜场,才有了物价上涨的强烈印象。曾几何时几毛钱一斤的小菜,现在动辄三四块,四五块,肉价更是一斤十几块。中午在一家土菜馆,两个人居然吃了二百多,还没有酒水。排除最近旱灾和水灾等因素对供给的短期影响,联系最近几个月以来连续提准的效果不彰,可以断定,通货膨胀时代来临了。

物价在上涨,名义工资不变,就意味着实际工资的下降。其实,就我的情况而言,工资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在下降。十来年前,每小时课酬是50元左右,而最近已经下降到30元以下。说出来都脸红,上一节课的收入买不了几斤小菜。课酬的下降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工资增长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可能是高校普通教师的一般现象。十来年前的工资上涨曾经让教师们风光一时,而现在的教师差不多沦为贫困阶层了。

 

让人欣慰的是,物价的上涨对我不会有太大威胁。肉价上涨过快可以不吃肉,多吃蔬菜应该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服装价格上涨也无所谓,一套衣服穿几年本来就是传统美德;汽车和住房的价格上涨也与我无关,我的陋室里还有书房,我的自行车还可以跑得飞快——但愿小偷不要再对我的自行车下手。

还有一件事让人欣慰,书价还没有上涨。这些天先后在网上书店买了十几本书,本来是为暑假作准备的,无意中也可能应对了即将来临的书价上涨。至少现在来看,书价还很便宜。以我刚刚读完的这本书——科斯的《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为例,一本270多页的书,原价28元,在网上订购才18.2元。这本文集是科斯唯一的关于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思想史的著作。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对于经济学方法论有着很多真知灼见,他对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批评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这样一本著作,其价格仅仅相当于一斤猪肉,实在是便宜至极。

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时期相对价格变化的因素,书籍的价格通常也是比较便宜的。这里有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行业竞争导致利润摊薄的因素,也有需求增长滞后于供给能力增长的因素。前些天在读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这是一本有关书籍和书店历史的著作。根据作者的判断,书业的竞争一直很激烈,书籍的利润率通常很低,大多数书籍和大多数书店仅仅能维持生存(但据说图书是一个快乐而朝气蓬勃的行业)。

超越纯粹经济角度的考量可能会让读书人更觉得合算。比如,我手头这本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诺斯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这可是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最重要的著作,是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对新制度经济学乃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这样一部著作的网上价格,才13.8元,还不到目前的一斤猪肉。想一想这本书的影响,想一想我从中得到的认识和收获,除了感激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之外,我甚至觉得对不住诺斯。

《查令十字街84号》中,在纽约的作家海伦从伦敦的旧书店购书,总要认真支付价款;另外,为了帮助处于食物配给困境中的店员,她免费给他们寄送食物。但她却认为自己亏欠良多。“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通货膨胀时期,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变化;物价的变化也意味着相对收入的变化。读书可能是应对这种变化的方式之一。货币容易贬值,而知识或者思想不容易贬值。读书可以理解为投资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读书的好处还在于,它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开支。而在通货膨胀时代,能源可是重要的具有刚性生活支出项目。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