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方法的通信(2)

赵峰 原创 | 2011-06-29 16:08 | 收藏 | 投票

 

关于经济学方法的通信(2

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您百忙中能够给我指导,您的回复也包含很多我一直都有的困惑,请您给些指导:

1,经济学在考虑问题的时候,由于其复杂性,总会假设一些变量不变从而研究某个特定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比如简化的需求函数)。我觉得这种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同样,就整个经济学科来讲,它是不是也是整个学科都假设在心理、社会环境等不变的前提下,就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行独立的研究呢,如果不是这样研究,一切都是那样的错综复杂、互为因果又如何能研究得清楚呢?

2,我其实也觉得现在的形式化使得经济学埋没了像科斯等天才,可是对于经济学中的众多无法判断的争论不形式化又怎么能知道结论呢?比如利率的上涨对当期消费影响如何呢,恐怕增加消费和减少消费的可能都存在,那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呢,恐怕只有形式化了之后才能说得很清楚,是这样吗?

3,您说的萨翁说的那句不懂经济和真实世界的话,主要指研究中是缺乏什么呢?

4,您能否推荐一本汪丁丁翻译的桑塔费学派的经典著作给我学习一下呢?

 

君,您好!

抽象和现实之间是一个鱼与熊掌的问题,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一个伪问题。没有抽象就没有研究,也就没有理论。即使将经济学的功能理解为解释世界,抽象或者理论作为工具还是有用的。描述虽然也是解释的方式,但那种解释不仅是表面,而且复制世界本身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况且,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或者由于哈耶克所说的“知识分立”,只有借助于抽象我们才能对复杂世界有所了解。问题在于应该抽象掉一些什么,应该保留一些什么。我认为,学科传统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学科内容或研究风格的一成不变,而是意味着某些从基础性的甚至基因性质的东西需要保留,否则学科的性质可能变化。我所理解的经济学的学科传统来自古典经济学,因为经济学的基础就是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奠定的。这个传统就是形式化之前的传统,就是将人及人的经济行为置于制度的环境之下。形式化之所以受到怀疑和指责,不是因为抽象,而是因为过度的抽象。在这种抽象之下,人们经济行为赖以发生的制度和制度变迁环境消失,经济世界成为一个没有摩擦力的世界,由此,人及其经济行为失去了真实性。鱼和熊掌的问题也可以成为问题。

为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为了完成经济学的“科学性”使命,需要形式化。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学科地位的日益提高,在相当意义上也在证明着形式化的意义。但是,形式化似乎同时是经济学的不归之路。伴随形式化及其经济学学科地位提高的是,由于过分的抽象,经济学现实解释力逐渐下降,成为显学的经济学似乎变得越来越高贵,从而离现实越来越远。这不能不视为一个问题。这也是萨缪尔森所说的那句话的意思。——经济学的研究者可能懂得越来越多的数学,懂得娴熟地利用数学工具进行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中没有多少经济学的东西。我们知道,萨缪尔森是经济学中数学应用的重要推动者,他本来是认同并推动形式化的人,在他1948年的《经济分析的数学基础》中,提出一切经济学问题均可以转化为求极值的问题。但是,晚年的他确实看到了经济学过分形式化带来的危害和危险。另外,极力主张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的弗里德曼在晚年也对经济学的过分形式化提出了警告,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经济学的风尚又确实如此,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怀疑和批判形式化,但是经济学研究却又表现得越来越形式化。所以,功利主义不仅是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也是经济学工作者的行为准则。除非安于边缘化,想要成功,只能接受招安。

我看过的桑塔费学派的著作有几本:

1,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汪丁丁等译。

2,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汪丁丁等译

3,萨缪.鲍尔斯、爱德华兹、罗斯福:《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制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孟捷等译。这是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比较通俗。

不过,就我们讨论的以上问题而言,我比较倾向于向你推荐: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10-10-13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