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强迫与恐惧(7月10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1-07-10 07:31 | 收藏 | 投票

 

焦虑、强迫与恐惧(710日)

 

关键词:焦虑  强迫  恐惧  佛教

 

在心理学中,焦虑症与强迫症都是人不正常的心理临床表现。是人面对恐惧而产生的弱势者心态的表现,归根结底是恐惧心理所引发的。

 

到底什么因素可以导致恐惧?

可能导致恐惧的因素很多,比如给自己带来伤害的谎言,未来充满的不确定性事件与结果;比如自身所可能遭遇的伤害可能带来的损失无法承受甚至无法估量;比如自己变得众叛亲离,即使处于绝境都只能独自去面对;比如自己的任何求助都让人质疑其真伪,信任感缺失而引发的对自身的负面认定与否定态度等等。

所有这些都有可能让自己恐惧。

 

同时人所面对与奉行的奢华生活所带来的贪婪,人的生存成本不断提高所构成的压力。攀比与虚荣、追求荣耀与不切实际的生活享受,过于做秀的思维习惯,都可能会导致内心压力加大,而自己内心从客观上难以承受如此的压力。因而就会形成恐惧。

人对谎言与欺诈必须具备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人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而对于别人付出的真诚的怀疑,对于欺诈的敏感,周边环境与传媒对负面事件与社会阴暗面的过度关注与深度报道,专家从各个角度提供的告诫与善意的建议,童话故事所营造的梦幻美景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对比,同样会对现实生活形成恐惧。

生存压力越来越难以承受,理性分析与情感判断之间的两极摇摆。

 

恐惧会带来焦虑,人总是会习惯性地强化那种焦虑,让自己在内心只关注那些负面因素,将那些因素无限放大,形成强迫感,这种感觉外化为行动,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强迫症”。

这种强迫症与焦虑症的结合对内心造成压力,会将恐惧感倍增,所以在行为上就会强化那种无度的利益索取与财富聚敛,而那种倾向性又会对别人构成伤害,给别人带来不安全感,让人人自危,不信任之情顿生。

 

当你相信感情,相信友谊,相信真诚,相信善报,相信所有的伤害“不过如此”,相信自己定会战胜不利局面并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有亏欠都有能力偿还,当你的心态足够平和,情绪足够舒缓,那么你的强迫,你的焦虑与恐惧都将得以缓解。

其实我们所担心的,90%以上都不会发生;我们所期待的,却总是会如约而至。道路总是很艰辛,但最终结果却总是出奇地好。

当我们把心态放平和,把生活与事业上的要求剥离,并把追求简单化、清晰化,把要承担的责任与压力有计划地分解下去,面对压力与任务的时候,多找一些人跟自己共同去面对,共同去争取权且可以勉强接受的结果,而不要独自去争取最佳的结果。

期待会带给人压力,压力有些时候会转化为动力,而动力却是会导致焦虑的诱因,焦虑处理不当,就会专注于所焦虑的那些点,习惯了就会形成强迫症。

强迫与焦虑会让恐慌加剧,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佛教里有一个典故: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教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焦虑导致恐慌,把事情谈开了,把结果看淡了,把心胸放开了,就不恐慌了,也就不焦虑了,更不会强迫自己关注于让自己恐慌与焦虑的事情上。

还是以一句民间的俗语作为结尾: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贾春宝

2011710日星期日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