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谁而活?

陈九霖 原创 | 2011-07-22 19:2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人为谁而活?这是古往今来一个被人们不断求索的话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俗话,反映了为己而活的极端观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说法,则体现了为他人而活的另一个极端观点。基督教认为人为了上帝而活。上帝造人时,在人的心里留下了一个空白,用于装入上帝的灵。因此,若人的心中没有上帝,要么空虚,要么会被魔鬼占有。

  其实,在我看来,“人为谁而活”都不必过分纠结,只要不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赞誉而活就好。

  为博取众人的赞誉而活的人,或者是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人生准则;或者是好胜心过强,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别人的评论和看法行事。为博取众人的赞誉而活的人,特别在意别人的议论与评说,甚至将众人的评价与评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听到丁点赞美,就乐得忘乎所以;闻知些许讥讽或责备,就郁闷至极,甚至寻死觅活。新加坡一名囚犯,在狱中熬过了诸多折磨与痛苦,回归社会后,却因为妻子骂的一句“该死的犯人”,竟然跳楼自杀。

  人们过分在意他人言语的这个“软肋”,常常被利用。于是,善意地投其所好或者有意识地阿谀奉承等,都大有市场。众人的言论被称作舆论。在现代社会,对立双方常常借助舆论相互攻击,有的人为了博取舆论的好感而做秀甚至买通舆论。

  然而,众人的赞誉或指责就那么重要吗?这是要加以区分和辨识的。并非所有的言语都是实情、都是真理。事实上,有的言语是在一定背景、一定情绪之下产生的,这些言语甚至是谬误、谎言、误导和讹传。

  《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写道:耶稣临死前,以色列当时的总督比拉多曾问众人,是释放海盗还是释放耶稣。众人异口同声:“释放海盗,处死耶稣!”你看,这些人的言论,是何等荒谬!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耶稣的言行冒犯了犹太教的原则与标准。这就表示,众人的言论,有时是基于一个错误的标准、判断或受人引导而人云亦云。

  众人的言论有时仅仅是出于私利。战国时代的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变了秦国在七雄中的弱势地位,并为秦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根基。然而,他在改革中刚正不阿的作为得罪了诸多权贵,以致在国力日盛之际却惨遭迫害。在其遇难之时,不仅没有一人敢为其伸张正义,更被当时乃至后世不明真相的人骂为“罪有应得、死有余辜”。显然,当时辱骂商鞅的人中,部分是利益受损的权贵;而更多人则是为屈服或迎合当权者意志的人。

  众人的言论有时是出于不了解实情,以讹传讹,盲目愤青。“文革”时期,我就亲眼见过基层老百姓声嘶力竭、义愤填膺地高呼“打倒”,但普通老百姓有几人见过并了解那些被打倒的人呢?

  对于众人的言论(包括媒体等舆论),我本人一直持自我分析的态度。人们赞我也好、骂我也好,我关注但并不在意。2004年,有人写文章骂我,问我为什么不自杀,我丝毫不受其左右,反而这样回应:“自杀不等于承担责任”。2010年,我在北大演讲之后,又有人讥笑我,质问“一个前囚犯有什么资格出来说话”。我仍然不受其扰,并回答说:“我是受人多次邀请才去演讲的,邀请人知道我够不够资格”。2011年4月初,我应邀和六个局级领导吃晚饭。大家酒兴正浓之时,其中的一个局级领导端起杯来向我敬酒,并随意冒出一句:“我们酒桌上就只有你一人坐过牢。”我接过话题:“是啊,唯有我最优秀嘛! 至少, 经历比你们多一些”。一句话博得全桌人哄堂大笑。

  不管别人怎么称呼我,我都把它当作一个代号而已,不悲不忧。不管别人怎么棒喝我,我心中自有一本账,不增不减。其实,早在2009年春节期间,我用手机短信向朋友拜年时就已自称“前国际囚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众人言论所左右。这样,才可以活得自在,才有可能在人世间潇洒走一回。

个人简介
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毕业于北大,曾就职于航空公司,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陈久霖执掌中国航油期间,除了使公司经营业绩大有起色外,还策划和主导了一系列收购兼并活动,为中国能源…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