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门户

田德邦 原创 | 2011-08-16 21:49 | 收藏 | 投票
乡村门户
 
田德邦
吉林省政府民生与信访“艺苑采风”专栏转载http://www.jl.gov.cn/zt/msyxf/jyjl/201109/t20110911_1055783.html
 
乡村门户是一道别致的景观。
当太阳刚刚露出脸蛋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一样是铁将军把门。乡村没有一个闲散人,能够目睹这一景观的,大都是一些很小的孩子。他们从各家门前经过的时候,会好奇地盯着那些各式各样的门以及门环看上几眼,仿佛要看出什么秘密。
这是四十年前常见的一幕。那时候,我就走在这些小孩中间。那些门大都十分简陋,窄窄的,是用刺槐、柳树或者杉木做成。只是那门环,却是各有特征。有的简单,用那种带着钉子的铁环钉上就成。有的繁复,用凸起的圆形铁皮遮没着钉上去,其门环虽也是铁质的,但比普通的门环要牢固得多。还有的,做成各种带花纹图案的铜皮或者铁皮,如虎头、狮头等等,然后配一副厚重的门环。各家的锁,也是五花八门。那些老式铜锁,形状各异,开起来相对繁琐,它们大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器物。那些新式门锁,有铜质的,也有铁质的。大小不同,品牌也不同。所以,从村头走到村尾的时候,门环、门环饰物以及门锁,就仿佛构成了一个展览场所。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些家庭是长年不锁门的。一把椅子反向靠在门背后,用力一带,两块门便紧紧地闭合了,只是一推就开。而另一些锁着的门,因为考虑鸡要进屋下蛋的问题,总会故意留一些缝隙,好让母鸡进出。否则,自家养的母鸡,多半会在外找地方下蛋的。贪玩调皮的小孩偶尔会在僻静的草垛里发现一窝鸡蛋,这种事司空见惯。有时候,哪家失踪的鸡会突然在某个时节引一窝鸡仔归来。所以,对于门,常常只是个象征。那些留了缝隙的门,鸡可以进出,小孩子也一样可以进出。挂在门上的锁,一般并不具备防盗的功能。
即使看上去锁得很牢固的门户,也都疏于防范。大多数家庭,钥匙就搁在上方的门框上,或者挂在门背后的钉子上。对于每一个乡村小孩来说,这些似乎都是公开的秘密。
那年月,农民家中有什么财富,大伙都心知肚明。有限的人民币,都扎在贴身的兜里。家里的家什值不了多少钱,想搬走也不是那么容易。门前门后的自留地里,有桃树、枣树、李树,菜园里也有瓜果。这些东西远比房子里的财物诱人。所以,进民房偷窃之事发生不多。倒是小孩子嘴馋偷瓜偷枣的事不少。但又提防主人打了农药,也不敢随便乱来。偶尔也会发生成人进屋偷窃的事情,一旦发现,多半都会绑上绳索游行示众。这样的话,偷窃者从此别想在人前抬头。大家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所以,谁也不会轻易做出偷窃之事。只有管不住自己的人,很可能因为一念之差,走上自绝于人民,自绝于社会之路。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不再。从村头到村尾,即使是农忙时节,很多家庭不再关门闭户,多半都有在家操持的人,不用连老人也无一例外地下田劳作了。那些紧闭的门户,再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木板门或者简易的铁锁。不少家庭已是深宅大院,高楼耸立。那门户,也都守护得很严实,有的甚至还加上了栅栏。
不过,我依然怀念过去的门户。出门劳作时,那象征性的铁锁,给人带来的是几分安宁和放心。收工回来,各家各户之间,互相问候,互通信息。哪家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帮助,那家有什么喜事需要分享,哪家有什么矛盾纠纷需要解决和劝止,都在视线之内。甚至连同吃饭,哪家喝粥,哪家做什么好菜,都可以一同品尝。邻里之间,冷暖相知,其乐融融。现在的乡村,有时虽也如此,但那习惯,那种味道,就像如今这鱼肉、这蔬菜的味道,已经大不如从前。至于城里,即使住在一个楼道,未必都能叫得出名字。有的甚至一起住了多年,哪家主人在哪上班,姓什么,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也很常见。
有时候,敞开门户的同时,我们也敞开了心;封闭了门户,也很容易封闭各自的心。
 
通联:湖北仙桃经济开发区
邮编:433000


 

个人简介
田德邦,湖北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起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三十多年来,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作品相继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入选《台湾文学年鉴》,出版有散文随笔、时评杂文著作2部,著有长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田德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