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后的思绪

喻建国 原创 | 2011-08-21 07:15 | 收藏 | 投票

最近有记者对我问了三个问题,我做了以下的回答:

 1.听到卢湾区和黄埔区合并,第一感受是什么?

  这一个新区的力量更大了,它是可以和浦东新区并驾齐驱的,成为上海各区两头领跑的羊。

2.科学会堂带给您还有哪些记忆深刻之处?

  我曾经在科学会堂的长廊中摆过“心理咨询”的“摊头”,前来求助者倒也不乏其人,科学家也是人,人都需要不断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科学家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那条长廊的特殊历史因素,在我为他们提供帮助的间歇,我会想到,那些曾经在这条长廊上生活过的人,其中有许多在华的富有的洋人和有权势的洋人,他们当年有哪些心理困惑,那些心理困惑又是怎样伴随着他们走向当时的未来。

3尽管科学会堂只是翻修,但其周边的建筑已经物是人非,对于城市建设对老建筑的改造和拆迁,新老建筑的交替传承您是怎样看待的?

  去年到过罗马,罗马现在有新旧罗马,旧罗马就是老罗马,就是历史的罗马,一切依旧,修旧如旧,或者小修保旧。新罗马就是现代罗马,发展的罗马,崭新的罗马。

  我觉得上海的老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彻底的平整再造了,留下的这些建筑大可修旧如旧,小修保旧,创造一个个如同新天地般的新天地,但又绝不是雷同于新天地的新天地,让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传统色彩的“新天地”穿插在上海城区。让人们在这种新天地的浏览中,追寻中外历史传承,培育对人类的感情。

答记者问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一般地说记者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瞬间性,富有很尖锐的现实切入性,包含很刺激的哲理通俗性。比如此次记者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上海市刚刚经中央批准宣布了新的区域规划:原卢湾区和黄浦区合并。问我这么一个普通的从事心理调适的老人对此有什么第一感受,我能讲得出什么,不过我也捕捉了一个要点,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具备了充分的时代瞬间性,又做出了一定的现实切入,并且还含有微妙的哲理。

答记者问的一般回话多不会超过200字,真像一篇微博稿。答记者问的反应时间约为半秒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自己对时代瞬间的认识,对现实的切入口的认定,并且运用哲理通俗透彻的指引,那可真是对回话者的考验,回话者的修养、底蕴、学识、心态、德性几乎会统统爆晒在记者的面前。      

现在的名人,现在的演员,他们几乎天天要面对记者的问话,他们已经习惯了被记者采访,他们同时已经练就了一套答记者问的本领。摸透了记者们对哪些时代瞬间事件最感兴趣,掌握了记者们对哪些现实最喜欢切入,明晓了记者们需要哪些哲理进行通俗的指引。拟就的答记者问几篇在胸,随问随掏随答,好不得心应手。

                                          

喻建国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达五十年,从事心理调适工作达23年,本人首创动静交替激抑心理自我调适系统,二十几年来已有三万余名操持者获益。本人独创的心理调适方式具有特殊的独到的疗效。
每日关注 更多
喻建国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