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今夕香愈浓

张演生 原创 | 2011-08-26 08:40 | 收藏 | 投票

  梅开今夕香愈浓

  ——中原履痕之五

  

  素以“武以寺名”,寺以武显”而闻名天下的少林寺,许多人对她的认识仅仅限于她的少林武术。其实此一认识并非全面。

  的确,少林武术历史悠久,它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形象而举世瞩目。少林武术从发生到发展,经过由简单的一招一式到系统繁多的套路,由健身养性到禅武的高度融合,由单人独练到多人对练,由护寺卫院到定国安邦,由防卫到实战,由套路演练到轻硬气功,由四肢百骸的活动筋骨到五行脉络的点穴,由内家到外家,经过少林武僧的冶炼消化,长期实践,形成立意纯正,朴实无华,刚健有力,招式多变,出疾收快及“拳打卧牛之地”,“拳打一条线”,“拳不离心,心不离拳”的鲜明特点。可以这么说,今天的少林武术,是经历代僧众汲取民间长期流传的各宗派拳术击技之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地充实、提高、演练而发展起来的。

  受唐代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这些年来《少林寺》、《少林弟子》、《少林童子功》等众多的武打影片问世,使不少地方呈现一派“少林功夫热”,反倒把少林寺作为“大乘胜地”的禅宗祖庭的重要意义淹没在功夫热中。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生前对此状况便感慨良深,有次他到少林寺参观,乘兴口占诗中有“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之句,便认为少林寺武风过而文风不足。

  少林寺在历史上之得名和受尊重,主要的是因为她是禅宗祖庭,亦即是禅宗的发祥地。从这里发扬出去而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于此首创的融释、道、儒于一体的禅文化。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跋陀是第一个在少林寺倡导禅法的印度名僧,跋陀又称佛陀,意思为“觉悟的人”。他从印度来中国后,很受魏孝文帝敬重,孝文帝便敕令他在少室山创立少林寺,传授小乘教。小乘即梵语“希那衍那”的意译,它是以求自我解脱为目的的印度早期佛教。

  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年——527年),另一位印度名僧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他的禅法。“禅”,梵语“禅那”,意为坐禅或静虑。达摩所修的是大乘虚(空)宗的禅法,称为壁观,意思是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达摩的禅学,与老庄“清静无为”、“心如死灰”的思想类似,故成为调剂当朝人们思想的“清凉剂”,使人们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所以,达摩创立的禅宗在佛教史上和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是一件大事。少林寺的“禅宗祖庭”和“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也是因之而奠定的。

  今天的少林寺分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和二祖庵四部分。其中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中心部分。

  常住院周围峰峦叠翠,流水潺潺,丛林茂密,景色宜人。寺院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气势雄伟。常住院的中轴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法堂、方丈室、达摩亭、千佛殿。千佛殿的巨幅壁画《五百罗法朝毗卢》,千佛殿东侧白衣殿内的《锤谱》,《二十三罗汉救唐王》壁画,以及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留下的包括诗、书、铭、跋文体,正、草、隶、篆字体,行文立意各不相同的280余品碑碣,是研究佛教、武术、书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史料。

  为了弥补少林寺武风过而文风不足的缺陷,少林寺院改变了过去师徒授受的习惯,开办僧伽培训班,招收年轻僧人授受全面的正规教育,以弥补佛教禅宗事业后继乏人之不足。寺院同时还创办了少林书画院和少林禅画苑,创办《少林禅苑》杂志,以宣传释文化,同时还订阅有全年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法制日报》、《人民政协报》等一批全国和地方性报纸,以方便僧众了解各种信息,开拓眼界。

  游览少林寺,我们会产生一种跨过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1000多年的历史风烟,历历在目,那磅礴的气势,叫人顿觉胸襟开阔,心中的块垒似乎化作了天边的云彩,令人浮想联翩。

  

个人简介
2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演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