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本诸身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1-09-13 11:07 | 收藏 | 投票

 

  先通知一件事,清明节到了,书院安排的活动是到昭觉寺为本光法师扫墓,时间是4月1日。学传统文化要尊师重道,本光法师是我们的师爷嘛,所以每年我们都要去祭拜,要去的朋友先在宇菩萨那里报名。
  
  接下来讲二十九章的后面的部分。上一次讲了第一段,讲“王天下有三重焉”,古代的圣贤之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要注意三个很重要的方面,做好这三方面就不会出什么大错。
  
  第一个是议礼,即建立起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宪法,这个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第二个是制度,即在根本大法之下的具体法律法规,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业法规、政策规定等等,都是属于制度范畴的。第三个就是考文,即语言文字的规范,引申出来代表中国的思想、文化。做好这些,有了根本大法,又有法律纲要、规章制度保证实施,又有文化的建树,国家就能够治理得很好。
  
  孔夫子是认真研究了上古三代的文化传承的。从上古流传下来的资料看,夏代的文化制度是非常好的,因为夏代是直接承续自尧舜禹三代圣王。大禹是夏代的创始人,尧舜禹建立的社会是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即所谓的三王时代。可是“虽善无征”,找不到证据了,其后裔仅存一个很弱小、边缘化的杞国,在杞国那里,已经找不到多少好的文化传承和遗迹了,因此,夏礼是没有办法推行的。往后看,殷商的文化也是很了不起的,商代统治天下五百年那么长时间,可是商代的文化到了周代,周武王革命就是革掉了商纣王的命,因此商代文化就成了“反革命”的文化,“反革命”的文化怎么能学呢?虽然继承商文化的宋国发展得也很好,商业也很发达,可其它的诸侯国就是看不起宋国的文化,因为宋国继承的殷礼是“反革命”文化嘛!虽然这个“反革命”文化在宋国很好使,即文中说的“下焉者,虽善不尊”,虽然不错,但没人尊重,所以殷礼也没有办法推行。
  
  既然夏礼和殷礼都不能推行,那么,大家对什么样的文化有信心、有足够的尊重,并且可以让这样的文化在天下推行呢?这就是下面所讲的内容:“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在《中庸》的作者子思看来,理想的人文制度,只有来自圣人君子的智慧,只有体现了中庸之道,才能够在社会上广泛、持久地延续下去。这样的文化、制度形成了,必然会经得起全面的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涵盖了从个体到群体、从社会人伦到自然、从物质到精神的种种方面。
  
  首先是“君子之道,本诸身”,就是从我们的修身开始。再伟大、再了不起的文化制度,如果不是从这个根本上做起,那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大学》里面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这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作为儒家“四书”中的第一部,这个“修身”就是这一套学问的出发点和最重要的内容。《大学》讲的“修身为本”,就是《中庸》这里的“本诸身”,都是“本”啊!《大学》讲的是大人君子之学,一个大人君子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这一切,都是从修身这个根本上开始的。
  
  “君子之道,本诸身”,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即这一套君子之道,是来源于我们对自身的认识。我们认识事物,理解世界,都是从我们自身开始的,从我们最亲切之处出发的。记得在讲《中庸》第一章的时候就给大家说过:什么是中?这个世界无穷无尽,中在哪里?用物理学来解释,这个宇宙没有中心,根本找不到一个中心。可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中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一点都是中心。其实,把这个放在我们精神中来体会是非常清晰的。我们看待世界,要在世界上立身处世,这个立足点是哪里?一定是立足于自己嘛!我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我的世界,不会是他人的世界,因为,只有我才是主体,我不可能借他人的眼睛来看世界。每一个人看到的都只是他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主体,如果没有了这个主体,世界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我们立足的这个点,就是中。
  
  如果是从空间而言,比如在这个屋子里面,对角线一拉,可以找到屋子的中心,但这个中心纯粹是有限空间里的物理的中心。如果从人的精神角度出发,我在这里讲课,对我而言,就是以我为立足点,我就是中。而大家在听课的时候,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因为是你在听这个老师讲。这个老师讲得好不好?讲得对不对?什么地方值得商榷?什么地方有所启发?你听课时脑袋里一定会有这样的自主反应。为什么?因为你听课也是以你自己为中心嘛。所以,《中庸》的这个“中”在哪里?就在每一个人的身心上!那么,君子之道的这一套东西,如果没有从这里、没有从每一个人的精神为出发点的话,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