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与土豆共有特质

周正勇 原创 | 2012-01-07 14:20 | 收藏 | 投票

  一、外表质朴,其貌不扬。尽管没有偶像明星的伟岸与挺拔,也不能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但也不至于招人厌。

  二、大众消费,食用广泛。下至庶民上至总统皆离不开,都爱吃。当今的潘石屹无疑是一位“人物中的人物”。地产界、营销界、传媒界乃至娱乐界,有哪一行能少的了他?最重要的是,这些行业,又有哪一个不是和普通大众息息相关?显然,正如土豆一样,他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甚至是必需品。

  三、营养丰富,极具内涵。素有第二面包和地下苹果之美称。一个事业有成特别是有大成之人,必定是一个有内涵、有思想的人。行者有路,思者无疆。营养,乃营销之养,营销之根。潘石屹之营养皆在于一个“道”字。所谓道,简言之,就是对客观规律的实践、领悟、驾驭、总结和升华。潘石屹从不掩饰自己的商业目的。但是,我们又很少看到他以商言商。其实,营销无论被冠以多么华丽的外衣,其本质皆离不开抬头看路,埋头思考,抬头吆喝,埋头点钱。这,或许就是典型的潘氏之道。

  四、食法多样,随形而贵。炭火里烤烤野炊吃、薯条薯片小资吃、酸辣土豆丝家常吃、土豆烧牛肉小康吃、奶油土豆国宴吃,同样一粒土豆,因为吃法不同,其身价也会天差地别。与乔布斯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乔布斯是把青苹果营销成了红苹果。而潘石屹,却是把一粒土豆(他自己)营销成了“苹果”。这一点,正是潘石屹真正的高人之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土豆”和“苹果”的微博PK。

  五、长于地下,花开地上。既有“草根”的特质,又升华了自我。翻开潘石屹的履历可见:生于西北贫困的农村,后“农转非”于县城读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中途辞职下海,历经商海锤炼。他是一粒升华了的“土豆”,这一升华,是他能够成为“苹果”最关键的因素。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成为了“苹果”,他依然秉持着身为“土豆”的定力和特质:这就是他作为商人,既能保持纯粹的心态却又始终都有清醒的头脑——“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我觉得第一不偷税漏税,第二不行贿受贿,就没有太大的风险”。古往今来,像黄光裕这样的许多成功者不是倒在了创业的艰难历程上,而是倒在了成功之后的迷失上。在成功之后,依然能有如此定力,无疑是潘石屹事业大成与恢恢乎游刃有余之基因所在。

  以术观道,神也;以道观术,人也。

  真正的战略家不仅深谙战略之“道”,而且胸中有“术”。他们不但能够用清晰的战略来指导自己的事业,凝聚自己的团队,在让各级执行者高度认同自己的战略同时,还能为他们授之以术;同时,作为战略家,他们自身还能够把实践过程中成功了的“术”升华为“道”,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术”。潘石屹,正是这样一位在“道”与“术”之间游刃有余的战略家。

个人简介
企业管理领域知行者,曾任职浙江省两家知名上市公司,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务。2018年,任职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担任研究会理事职务,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研学与创新。
每日关注 更多
周正勇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