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带来的思考(二)

陈云寿 原创 | 2012-10-31 17:42 | 收藏 | 投票
古人说,欲动天下人,先动天下心。也就是说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找出问题的关键、问题的核心。只有把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够发现和找出的问题,它就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已经有问题的存在,我们却没能找出它、发现它。同理,当我们把建筑工程的质量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时,就要理清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要素。分析它的结构特点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或制约关系等。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从时间顺序上来讲,主要有勘察、设计、施工。从系统组成要素的结构上来讲,主要有建筑材料的质量,建设方、监理方管理人员的监督、服务质量以及施工作业的质量、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
在勘察、设计的质量管理上,它既有设计单位内部的把控,也有施工图审核单位的严格审查,到了开始施工之前,还有由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共同组成的图纸会审,通过对系统的组成要素和顺序上层层把关后,留下的设计质量问题可忽略不记。当我们用排除法将导致或形成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些因素排除后,余下的,最终形建筑产品的关键,就在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同理,当我们把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当作系统来研究时,就知道它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建筑产品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要保证建筑产品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从系统要素组成的结构上讲就是要对建筑材料、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建设方、监理方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从系统要素的顺序上讲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与工序控制。工艺是技术,工序则是施工技术的先后顺序。而不管是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它们都是由人来掌握和控制的。这里所指的人也就是指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以及建设方、监理方的质量管理人员。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核心和关键是建设、监理方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
从目前的行业状况分析。一方面,建设方在质量管理上,一般采取技术和经济相接合的手段,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中,为图省事,逐步形成以罚代管的管理模式,在利益的趋动下,无形中给施工企业打开了钻营的缺口,同时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建设方的质量管理人员中,除小数房地产开发商外,绝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士。很多人想把质量管好,但由于缺少对应的专业知识,不知道该怎么管,从什么地方着手,最终只能依靠监理方和施工方的管理,从而也就成了走过程、走形式只会签字的角色。
从监理行业现行状况来看,很多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所谓的投资效益,一味的压缩监理费用。而监理单位为了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委屈求全。虽然各行各业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理费用的计算和收取,也有相关的规定和严格的监控,但这些也仅仅是现象,其真实的一面,不在业内根本看不到。同样,为获取更高的回报,很多工程监理企业,除少数总监理工程师外,其它监理人员大部分是在社会上找几个有点建筑知识的人,通过短期培训就仓促上阵。从以上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监理方的工作质量会如何就不难想象。更有甚者,部分监理工程师在低收入的状况下,为了获得所谓的灰色收入,对工程施工质量采取漠视、包庇、纵容的态度。从而使施工作业人员降低了违规成本,助长了不良习气的形成,并逐步进入了一个激励陷井。这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监理行业被边缘化和正在被边缘化的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不仅仅是监理方,在建设方、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人员中也时常发生。
在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状况来看,绝大部分施工作业的一线工人,都是今天放下锄头,明天就上工地施工。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施工质量,更不懂得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甚至最基本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都没有。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扩大,劳动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与不断扩大的市场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技术工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稀缺资源。
随着劳动力的市场化,不论是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工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自身的价值。今天是甲公司的泥瓦工,明天就有可能成为乙公司的抹灰工甚至是带班匠。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作业工人上班只考虑是否挣到当日工资,对施工的质量、自身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无从谈起。因而员工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忠诚度的培养也就成了当今业界的一大难题。难怪时常听见一些施工企业的老总感慨:自己都快成了行业的黄铺军校了。由于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精力或根本就不想培养技术工人,甚至有的企业就连最基本的岗前教育都取消了。然而,我们的行业环境还在不断恶化,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在组织机构设置中,从基层管理人员(技术层面的管理)组成上来讲,按年龄、知识结构和管理经验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年龄偏大的,有专业技术、有多年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但缺少学历、文凭和职称,属于非法的一类。另一类是年龄偏小,有学历、有职称,缺少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属于合法的一类,但有些人却根本就不在施工现场。在业内有一句真实的笑话是这么说的:“会管理的没有资格,有资格的不会管理,甚至不在现场”。这话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上道出了建筑行业目前的尴尬。从基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上来讲。同属基层管理的质检员、安全员,不论从学历、专业化程度等,跟施工员、造价员甚至资料员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别。很多负责安全、质量的从业人员,只打算熬上两三年后再换岗位。更有甚者,有的施工企业配置的质检员和安全员只是为了应付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从企业经营战略思想上讲,很多企业都想把工程质量搞好,但从实际操作上看,它无形中却成了建筑施工管理链条上的一大缺失,这一现象确实应该引起企业最高决策者的重视。
个人简介
瑞丽建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1969年2月生,云南省大理人。工程成本管理师(高级 )、国际注册高级项目管理师[PMP]。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