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门芷

蒋伏利 原创 | 2012-12-12 11:36 | 收藏 | 投票

 百岁门誌

从洪塘蒋家西行,经后山庵堂、荒塘、双江口,约莫15公里,即可到达百岁门。百岁门虽为村名,也集镇,还是祁(阳)邵(阳)两地往来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往上跨步云桥、越拔茅冲可以北上邵阳,往下经砖塘,跨文明铺,可以南下祁阳。因过客南来北往,故小街店铺繁多。游客、商人到此常驻足餐饮、住宿,为小街增添了繁华气氛。孩提时,我随同村一班孩子去百岁门赶过街。未几,我堂姑蒋满秀嫁给了百岁门一个退伍军人。

 

 

记忆里,祁东县砖塘镇百岁门村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秀丽的自然景色之中古朴的台阶和砖瓦诚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竹枝词中所写:“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传说西汉时仙人浮丘伯者,携二仙鹤,驾闲云漫游至百岁门,见此处山色青翠,河水清澈,树木葱茏,心爱之,遂结庐河边,沐仙鹤于河中,后不知所终。文明传承,始终没有间断过

 

 

过程里,百岁门是湘南农民运动发源地之一。1926年到1927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和百岁门李镇球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李镇球192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由中共一大代表李达介绍入党。大追捕过后,王首道离开百岁门去找党组织,李镇球派一亲戚带路,并负责王首道的安全保卫工作。查县志,王首道与李镇球曾先后出任中共祁阳县党支部第二任第三任书记,第四任书记是陶铸,第一任书记是雷晋乾

 

 

在百岁门,与“王首道、李镇球闹红”一样齐名的,还有“悬壶济世李修三”。李修三(1860~1933),父魁堂,家业殷实,喜医术。光绪八年(1882),李修三祖母下颔关节脱臼,张榜求医。有个自称罗祥太的江西人,揭榜往治,手到病除。李魁堂见其医术高超,留住三年,款待周至。命修三和弟超四,拜罗为师,修三学习认真,医术精进。罗临别嘱李修三不要以艺致富。李修三在百岁门秧田排开业后,以家养艺,对穷困的患者不收诊费,药物、饮食也免费供给。惟向斗殴致伤的人索取高价,意在惩戒。邵阳有一匪首,手负枪伤,前来求医。修三先用药止痛,复为配骨正位,包扎停当,又用内服、外敷药治疗,经一月痊愈。去后半年复至,厚赠李修三,不受。且说:“你既感我恩,送我赃物,岂不害我?如以改邪归正,弃恶从善来谢我,那比任何礼物都好。”其人感泣辞去,后果然为善经商。

 

李修三晚年积累经验,录为秘本,并在卷首《自序》:“常思医书肇自灵素,方药著于汉唐。仓扁以前,诊法无所从见;宋元而后,著述或不乏人。法立理明,医术大振。或以著书传世,或以方药示人;或精难经,或好奇说。群啄争鸣,各执一是。而古之大法大经,遂传为世用……。薄海茫茫,所恃慈航普渡;晴天渺渺,何忍卫生无权。每见疲癃残喘痼疾之流,不忍坐视,将夙昔所受之神术,对彼等而普施,近悦远来。还望后学深得乐道行之,庶不负杏林回春之妙手也。”《自序》中流露的济世之心,实足为后人取法。

 

李修三有四子皆行医,孙及曾孙两代约20余人,多半学医,家传其术。我堂叔蒋庆运年少时好事,5岁时捽断过一腿,正是李修三后人李方员老先生一口水一副药治好的

 

 

新时期百岁门的风云人物有李志娟。2007824日中午,百岁门村17岁少女李志娟为救落入洪水的同村老人不幸牺牲。目击者称,当时李志娟游到落水老人身边已精疲力尽,老人混乱惊慌中死死抓住了李志娟的双手,最终两人均不幸身亡。其时,李志娟刚从衡阳技师学院毕业,一个星期后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在时间的跨度里,无论人还是事都有可能成为过眼烟云,但百岁门古祠和古牌坊却是个例外。百岁门建筑朴实,设计简约,墙上刻龙雕凤,栩栩如生。古牌坊上刻年登百岁方长日,身历五朝全盛时对联。据传,牌坊是为纪念当地老丈李四相百岁寿辰而修建的。虽然,流年逝水古牌坊业已倒毁,对联也已失踪,只留存“百岁门”三字沿用为至今的地名,但古祠历经百年沧桑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而不倒,堪称奇迹。(蒋伏利)

蒋伏利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WSF V-GM,高级媒体、政府、NGO、社会意见领袖、校园学生社团等公共关系专家,首都媒体资深报人,高级记者,CBSA高级商务策划师。
每日关注 更多
蒋伏利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