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剪断中国历史传统的罪责简析(12月14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2-12-14 16:40 | 收藏 | 投票

 

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没有任何人可以抹杀,但其历史的得失成败自然也需要任由后人评说。当我们把其尊为神,并顶在头顶的时候,难免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于孙中山先生,贾春宝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提出三点,首先是对于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终结的辨析,其次是对废除跪拜礼的分析,第三是对辛亥革命之后百年以来中日关系的直接影响。本文简要从第四个方面——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对来自孙中山先生的影响进行评述。

 

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历史的国家与民族是不会有根的,一个不懂得尊敬自己祖先的国家与民族,注定会走上成为别人附庸之路。

只知道向前看,难免会迷失方向,那会让我们失去敬老爱老,尊重传统的根基,任何孝道与忠诚都将荡然无存,任何历史都会成为包袱,都会成为糟粕,这会让我们这个国家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成为一种耻辱,而不是荣耀。

也只有当我们用成熟而理性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就会让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变得更成熟一些,即时盘点才能重新理清方向。

 

科举制度让人皓首穷经以图报效国家,光耀门庭,虽然束缚了人的思想,但却产生了诸如私塾与书院之类教导做人优于寻求知识的场所。如果科举制度被保存下来,求学谋仕,报效国家,并强化自己的使命感将会依然是言论与成败标准的主流。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个性化发展,却也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

不错!处在动荡的社会现实之中,更多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去主动变革就会被别人所变革,因为动荡的世界需要有开放的心胸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被世界所淘汰。

 

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识是什么力量呢?是养家糊口的力量,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当知识被垄断的时候,知识才是力量。但是当学校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链条,当教师成为养家糊口的工作,当教辅资料成为暴利项目,当考试做枪手成为一种交易常态,当毕业证成为可以公开买卖的标的,当校园中的潜规则让人心寒,当统计数据成为可随时按领导意志的需求造假的时候,知识就成为一种毒害。

一个丧失了基本价值观的人,受过再高的教育,都仅仅是别人的工具;一个为了苟延残喘而数典忘祖的人,充其量会成为列强入侵的帮凶。而自己成为子孙的罪人。

真正的力量来自责任与敬畏之心,当一个人无畏到一定程度,责任感缺失,总是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伤害与恐慌,当人性道德准绳被斩断,当人的一切禁区和雷池都可以任意践踏,当普世的价值观遭受唾弃,难道我们还能看到光辉的未来吗?

 

如果没有孙中山,也许依然会有科举制度。

没有了私塾书院,没有了科举制度,没有了文言文,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以实用知识与技能为核心内容,以毕业证书为追求目标的类培训性的教育,一旦教育被实业化,被产业化,蒙蔽了世俗的铜臭,就会变了味道。虽然实用性才有生命力,但也失去了那层神圣的面纱与头衔。

终结了中国长达2200多年的帝王制度,这是孙中山的成就,但从斩断中国现代与中国古代的连接纽带方面同样是“功不可没”的。

 

随着对帝王制度的终结,孙中山也扭转了数千年来在中国所形成的严谨传统与历史方向,单纯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就再也不会诞生诸如“苏黄米蔡”那样的大书法家,更不用说是“颜柳欧赵”,当然王羲之与王献之就更成为永远的不可超越的高峰。

在这种书法之风“没落”之后,曾经以中国为书法之宗的日本居然都胆敢在汉字书法上以中国人之师自居,而韩国也居然扬言某些原本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历史名人,强行说成是自己民族的,当一个民族连原本属于自己历史的传统与文化都无法保留,都被当成糟粕弃之一旁,怕是患上了绝症,积习难返了。

当我们自视手中有了一些金钱可以供自己挥霍的时候,当我们为了当下的生存而断了自己的未来之路,当我们失去了最后的一点骨气,时刻在为别人的历史与现实贴金的时候,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呢?

虽然这些变局所带来的损失不能全部算在孙中山一个人的头上,但假如没有他当初随着推翻一个王朝之后所带来的如此多的变革,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

推翻满清的统治也算是孙中山先生的最大功绩了。但那也仅仅是基于汉人对满人的抵制,甚至是个人的私心,实际却没有从根本上结束中国大地上军阀混战,以及外敌入侵的局面,更没有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这就等于没有结束中国人民的灾难,反而从单纯受到内部王权的压迫,变成了同时承受外来入侵与军阀混战的多重压迫。

客观地说,在百年之后,依然没有让中国摆脱苦难,这也不能怪孙中山没有眼光,更不能说他就存心为了得到一己私利而卖国,并成为历史的罪人,毕竟未来谁都难料,而且任何事情都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我们必然要理性而清醒地对历史上的因果与功过进行审慎评价,才能让我们的未来走得更踏实一些。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