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社会财富

王国树 原创 | 2012-12-16 21:22 | 收藏 | 投票

 老龄化的价值概略:


1、体力劳动力价值:这方面总的趋势是锐减 ,但尚有稀缺体力财富和富裕体力财富。总体上可称为老龄化的有限价值,例如自娱自乐性的劳动力。
2、脑力劳动力价值:这方面多指智力价值,客观地说有增有减,但结果是增多减少,潜在价值非常丰富。

 老龄化的价值衍生:

1、老龄化衍生的房地产行业价值衍生: 
田园住宅的概念设计,引入农住宅宅生活体验,构建美丽生态的生活住宅系统。
创意来源:城市居民的乡村之旅和岌岌可危的生活环境。
数据来源:农田食品的城市吸引力数据增长。
服务生态住宅的概念设计,引入老龄、小龄和成人金三角生态理论的住宅生活体验,构建美丽生态的智力与体力的循环生活住宅系统。
创意来源:幼儿教育。
数据来源:老龄化数据曾展和小龄儿数据。  
2、老龄化衍生的居民公共服务价值衍生 :
 农场城市公园概念设计,引入有限农场城市公园,构建美丽生态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创意来源:一次农场考察。
数据来源:城市公园的数量与规模。

 

·····再续: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根蜡烛,除了燃烧殆尽,就是永续燃烧!

诚交良师益友!  

案例数据-北京老龄化
数说北京的老龄化

  您知道吗?若以2011年的数据为基准,就在您看这篇报道的这一天的时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净增353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净增96人。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24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9.4%,其中,男性老年人口119万,占48.0%,女性老年人口128.9万,占52.0%。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8.6万人,占总人口的3%。

  预计到2015年,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0万,占户籍人口的23%;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54万,占户籍人口的4%。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基本的市情特征之一。

  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从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户概念来看,本市的家庭户规模不断小型化,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每户平均3.2人,减少到2010年“六普”时的2.45人,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家庭一对夫妻和孩子一起居住,而老年人独居或老年夫妻两人一起生活。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北京,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八十岁,不仅活到七十不再“古来稀”,即使是百岁的“人瑞”也不罕见。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健在的百岁老人共计479人,年龄最长的是111岁。

  北京人口的年龄结构正由“年轻型”向“年老型”转变,塔顶越来越宽,塔底则越来越窄,呈现出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北京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征。如何养老,就成了北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六十而立八十成才”

  “六十而立,八十成才,百岁创辉煌。”这是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做客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时对北京积极、主动、科学养老这一基本原则提出的新表述。北京自199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市民人均寿命纪录不断被打破,很多老年人不服老,退休了身心依然强健矍铄,焕发出生命的第二春。

  所谓的“三十而立”,意在激励人们不负苦短年华,奋发有为。古代人的寿命较短,苏轼38岁时便自称“老夫”,写下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名句。而现在,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提出“六十而立”,既体现出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爱,也深刻体现出社会的迅猛发展,更宣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花甲背包客”闯天涯

  “三十而立”,立的是家室是事业;“六十而立”,立的是身心是情趣,是为社会再作贡献的壮志与豪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这个时代对老年人的眷顾,也是“六十而立”的老人们对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65岁的张广柱和62岁的王钟津是两位普通的北京老人,他们还有一个身份——花甲背包客。从2008年开始,退休后的二老自费自助游历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六次穿越赤道,最北进入北极圈,最南到了南极洲,还到达地球第三极——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回忆起这段在旁人眼中堪称传奇的经历,王钟津说,在退休之前,他们一直为事业为生计忙碌奔波。退休后她与老伴决定用自己的晚年时光探索世界,了解自己未知的风俗文化。“当有一天你选择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你有勇气和信心,一切都不是阻碍。”

  老年人合理设计退休后的生活,充分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也得益于政府积极推出的各项老年人优待政策,得益于全社会正积极形成的爱老、敬老、孝老的社会风气。正是这些制度上的保障,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无论是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还是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都具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更充满期望。

  八十岁,依然可以创造价值

  老年群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曾经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老年人曾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作出过贡献。从现实情况看,老年人也并不单纯是社会财富的分享者,他们也仍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老年人在社会上能够发挥自身的经验、知识、智慧的优势,力所能及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活动。

  85岁高龄的杨登彦老人1938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48年北平和平解放以后,杨登彦任北平市民政局优抚科主任科员兼一股股长,开始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民政工作历程。退休以后,作为一名“老民政人”,杨老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整理出版了一本《彦叟思絮——杨登彦回忆录》。

  这本回忆录的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着杨老几十年为党建功立业的火热激情,无处不记录着杨老几十年为事业呕心沥血的感人作为。最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丰富的民政工作资料,使后来人更加了解民政的历史。

  家住延庆县百泉街道湖南社区的民政局退休干部刘宗涵也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在社区里,老人被居民们称为“编外”清洁工。原来,刘大爷家门前有一条近百米的马路——功德巷。自打一退休,刘大爷就坚持每天清晨义务清扫这条路,这一扫就是二十多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捎带手的事儿,自己锻炼了身体,也给邻居提供了方便。”刘大爷轻描淡写地说道。“扫马路就是得赶早,趁着人们还没出来的时候,不然你一扫把人家呛着了多不好。”在刘大爷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却恰恰体现出老人时时处处为他人考虑的那一份贴心。街道也曾考虑给老人一些报酬,但被刘大爷拒绝了,他说:“国家待我不薄,我老了,做点事是应该的,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百岁老人能领“工资”

  今年已经104岁的刘文秋老人可是朝阳区双龙社区一带的“宝贝疙瘩”。别看岁数这么大,刘老太太的精神头儿却像七八十岁一样,思路清晰,一点都不糊涂。“我每个月能领四百块。”老人伸出四个指头跟记者比划,“重阳节的时候还能领到1000块,都是街道给我送来的。”说到这,老人咧嘴笑开了。“我没上过班,没有单位,一直都是他们照顾我。”刘奶奶指指自己的女儿女婿,“老花他们的钱,连过年给重孙子的钱都是他们先给我,我再给重孙的。”刘奶奶说当自己领到高龄津贴、补助和养老(助残)券后,特别高兴。“没想到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领上‘工资’。”刘奶奶特别激动,“一年我能领个小五千块,第一年的钱我给两个重孙各买了个金项坠。”

  98岁高龄的孟福山老人家住在西城区虎坊路社区,从去年开始,孟老爷子就享受了医药费全额报销。“现在一个月药费大概700块吧。”孟老的儿媳说,孟老高兴得合不拢嘴。

  延庆县百泉街道湖南社区的老人李丫板也是位97岁高龄的老人。按照目前的政策,老人除了每月可以享受260元的无社会保障老人福利养老金,还能领取100元高龄津贴和100元养老(助残)券。对于老人而言,这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老人的孙女小于告诉记者,她至今都记着老人第一次领到津贴的情景。“当时我奶奶脸上的皱纹都笑展了,乐呵呵地告诉身边的人,‘政府按月给我发工资呢’。”对于像李丫板这样一辈子务农的农村老人来说,能领取到政府发放的“工资”,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而且对于许多老人而言,虽然儿孙都孝顺,但是自己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心里会多一份踏实和自豪。

个人简介
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思想者和一个实践者,我享受“思想驱动身体的生命体验”,享受“产品与用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归零之心,空杯之为-Wisdow of Crowd”,诚心为友,渴求知识-stay hungry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