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货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第一种人听说了得道的方法,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第二种人听说了得道的方法,时而感觉对时而感觉不对。将信将疑,一会儿行之,一会儿又不行。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三种人听说了得道的方法,忍不住大笑它的荒唐。这第三种人代表绝大多数,他们完全陷入无明之境,无法理解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事,所以忍俊不禁。如果他们能理解,那就肯定不是道。
故建言有之。所以古语这样说:
明道若昧。光明大道在世人眼中,好像是蒙昧无知。成天打坐念佛的人,看起来蒙昧无知。
进道若退。修行的行为,表面看起来却好像是退步。去终南住山苦修的人,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来,是在倒退。
夷道若类。在修行的路上进展顺利,在旁人看来好像不务正业,另类。
上德若谷。高尚的德,看起来低得跟山谷之底。
大白若辱。内心纯洁的人,被人误解也不争辩,大家都以为他干了丢人的事。
广德若不足。广德,德之无限,无限则隐,所以看起来什么都没有。
建德若偷。布道者所说的话,好像都是偷来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谁也不曾原创过什么,都是思想的组合变异而已。
质真若渝。最真实的感情,看起来好像是负心。电影常常上演这样的旋律。
大方无隅。方正到极限,你找不到角在哪里。
大器晚成。大器者,自然之器也,不可人为,时机到时自然成。
大音希声。大音者,宇宙之原音也。世俗之耳听不见。
大象无形。大象者,道之象。道象无形。
道隐无名。道隐藏在一切言说行为的背后。
夫惟道,善货且成。道,善于走向反面就容易成功。贷者,借之反,减少之意。这一章承接上一章“反者,道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