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原文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器也,非人。兵无人性,宠大机器中一颗铁钉而已。非但器而已,器中之不祥也。因为不祥,所以物或恶之。物既恶之,人则更甚,更别提人中之人了,所以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用兵之法,完全与君子之道相反。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精通军事谋略为“智” ,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 ;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 ;简单无为、自然率性为“禅”。 但人们往往在没有斗争的环境中,还习惯性地发挥 “智”,人为制造矛盾。争权夺利者以“奇”治国,不祥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就算君子,在邪恶面前,也需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不得已而用之,老子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与杀戮,但又明白战争存在的合理性。既反战又指明了不得己而战的方式。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译文略)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与“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意同。左代表“阴”,右代表“阳”。君子贵柔弱,而打仗则需要孔武有力的将军带领,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凶事尚右,右为上。
言以丧礼处之。古时将军出征,视死如归,以悲壮的礼仪送行,相当于提前为其举行丧礼。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得胜回朝,也会因为杀人太多,仍然以丧礼处之,这一次丧礼是为对方的死难者。战败或战胜,都以丧礼处之,这是有道之人对待战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