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性转型的荆棘

周正勇 原创 | 2012-03-10 21:18 | 收藏 | 投票

  过去30年间,中国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社会结构性转型,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30年前,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占GDP的比重在三分之一以上。而如今,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各占50%,农业占GDP的比重不到10%。

  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力成本占产品价值约90%)的农业转移到了更为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力成本仅占产品价值50%)。过去10年中,尽管个人收入的绝对数量在以每年8%到9%的惊人速度增长,但家庭收入占GDP比重却在下滑,随之而来的则是城市家庭储蓄率的大幅上升。其备受诟病的原因包括社会保障计划不力、人口老龄化以及为地产泡沫埋单。尽管中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60%至70%,但转型期间内的消费占GDP比重短期内不可能大幅上升。

  飞速增长并非毫无代价。其中之一即是规模空前的城市移民。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中国的城市人口到2025年会几乎翻一番,中国将有221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百万,而欧洲只有35个。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被视作国内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随着农民工继续涌入城市寻找机会,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50%。如果公司的领导者想要减轻这种结构性转型的影响,就应该关注城市化的细微差异。其商业决策应迎合城市化的大背景—一旦农民工在城市享有户口或居住权,便有意愿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水平。

  但是,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廉价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以及地价,已在持续攀升。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已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一些流弊积重难返,例如地方政府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出口企业于补贴政策等。

个人简介
企业管理领域知行者,曾任职浙江省两家知名上市公司,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职务。2018年,任职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担任研究会理事职务,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研学与创新。
每日关注 更多
周正勇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