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者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王学进 原创 | 2012-03-09 09:15 | 收藏 | 投票

   在3月5 日广东代表团举行的全团会议上,汪洋书记表示,在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的问题上,首先是要从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刀,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真正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那些小部分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的改革就会往前迈出最关键的步伐。省长朱小丹则表示“要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3月6日《新京报》)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现正步入深水区,接下来的改革将何去何从,成了举国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在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近70次,彰显出本届政府在最后一年任期里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毫无疑义,改革已成了此次两会的热门话题。
 
  那么,改革如何走出深水区呢?两位主政广东的高官已给出了明确回答,即改革者“要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先拿自己开刀。这一答案较之前不久汪洋书记在该省召开的省委全会上首次明确指出利益集团是改革的阻碍,又前进了一步。此次汪书记不仅重申了改革的阻碍来自利益集团,而且含蓄地点明了谁是既得利益者。
 
  尽管学界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划分尚不统一,但有一点是高度统一的,即将各级党政官员归属于利益集团。他们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阻扰者。于他们有利的改革则欢迎,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构成损害的改革则阻扰之。而且由于他们手中有权,掌握着政策的制定权和解释权,不仅能轻松占有公共资源和利益,而且有力量阻止改革的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改革悖论:以“改革者”自居的既得利益集团恰恰成了改革的最大反对力量。
 
  因此说,党政官员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就成了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说白了,改革者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具备革自己命的勇气。
 
  纵观中外历史,诸多改革者包括革命者,当他们尚处在革别人命的时候,思想最解放,行动最积极,而且往往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革命利益和改革大局为重,一旦改革或革命成功,大权在握,成了既得利益者后,会很自然地失去当初的锐气、冲劲,思想开始趋于保守,行动不再积极,虽然口头上仍高喊改革,事实上成了改革的反对派。历史上,革命派成了保守派甚至保皇派的难道还少吗?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恰恰是改革者的固步自封,甚而在成为既得利益者后转向反面,导致改革事业半途而废。
 
  所以说,要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各级党政官员必须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刀,实行自我限权,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转交给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去做。当务之急是理顺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五对关系,尤其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这两组最关键的关系,推进政府的自身改革。
个人简介
浙江新昌人,现在绍兴工作,主持一本教育杂志的编写.早年写诗歌、散文、书评和杂文,近年来专写时评。新华网、红网等网站专栏作者。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学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