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海洋危机中国应做长远之谋

庞中英 原创 | 2012-04-28 10:3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目前,中国在海洋一线出现了相当的危机。从北到南,形势逼人。在黄海和东海,韩国、日本对中国海洋权益的侵蚀,战略危害性甚至超过一些东盟国家在南海对中国海洋权益的侵蚀。如果做简单的算术,我国原有在黄海、东海、南海诸岛(群岛)的岛屿(群岛),如今在中国手里的已经不多。而即使还处在中国控制中的,上述国家都还在坚定持续地“索讨”。

 
  为什么中国的海洋危机会日益加剧和恶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从国内来看,作为“改革开放”、拥抱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巨大而深刻的对海洋的依赖。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在过去并不主要依赖海洋,但她的现在和未来,却再也离不开海洋了。
 
  海洋是“海”加“洋”。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海”或将不“海”,“洋”还根本谈不上。
 
  我们与非洲和拉美的关系在过去十多年发生了历史巨变。南美最大的国家巴西向来以美国为其最大贸易伙伴,最近两年,中国却取代了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500年来以欧洲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如今,也是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正是中国,而不是欧洲,为非洲带去了“发展”。
 
  当然,这些“最大”贸易伙伴,仍然是统计意义上的。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中外商在华生产和出口的成分,也即“全球化”因素占据着关键的地位,中国与拉美、非洲的经济关系,其中有许多内容并非纯“中国”的,且这样建立在资源为基础上的中拉、中非经济关系并不稳固。
 
  中国与拉美和非洲的经济故事,雄辩地证明了当代中国是一个极其高度依赖海洋的国家。
 
  笔者这里并不想论述中国与拉美、非洲的经济关系,而是想借此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与广大的拉美、非洲等建立起来的全球通商关系,为什么是“易碎的”?
 
  原因正在于中国并不拥有对全球海洋的支配权力。也就是说,尽管世人都在争相谈论中国崛起为世界级“强权”的可能与趋势,但在近现代“强权”必须具有的“海权”上,中国是真正的“一穷二白”。
 
  在“硬实力”方面,中国海军一些新获得的“硬实力”,并未得到实战的检验。
 
  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在世界海洋事务上的地位更加有限。原因在于,中国只是一个被现有国际海洋规则约束和治理的国家,在国际海洋规则的制定上,中国没有也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世界海洋一直主要由美英和欧洲大陆强权以及这些强权后来衍生出来的海洋强权(如澳大利亚)等控制。它们的简明逻辑是,控制世界就要控制世界海洋。美、英为了控制海洋,制订了一系列关于海洋的国际规则。今天,美国动不动就讲的包括“南中国海”在内的“航行自由”,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夜就谈妥了的。美国等目前要求中国“按照国际海洋规则办事”,说白了,就是要求中国按照美、英制定的国际海洋规则行动。
 
  世界上众多的中小国家尤其是一些与欧美在历史、战略和政治上关系密切的海洋性的中小国家,如新加坡,在上世纪70年代后推动和制订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上升到制定国际海洋规则的地位。从维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团结,也鉴于当时中国对海洋的依赖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大力支持并加入了这一公约。而作为西方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强权,美国直到现在,为了美国在全球的“自由”,并不支持也没有加入这一公约。尤其是,当众多的中小国家试图通过多边框架、国际法约束大国时,大国简单地加入这类协定要特别谨慎小心。美国对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态度其实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如果中国希望变成美国那样的世界级海洋大国的话。
 
  在可见的未来,笔者还看不出中国能有效改善其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中的地位。
 
  当中国意识到要成为“世界海洋大国”的战略重要性,并试图大力发展时,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军事上的突破“第一岛链”,以及不允许自己的海洋国土、主权继续遭蚕食和侵略的行为,都让西方和中国的海洋邻国们集体“焦虑”起来。
 
  防止中国成为新兴的世界海洋大国,正成为美国、日本、韩国、一些东盟国家、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一个目标,它们为了防范中国而集体行动。
 
  中国的海洋国土主权已经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在这一点上达不成全民共识,中华民族面对的未来世界将极其严峻。
个人简介
庞中英,中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12月31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初五)生于山西省。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毕业,获法学(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
每日关注 更多
庞中英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