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张海勤 原创 | 2012-05-19 13:43 | 收藏 | 投票

  【下面开始阅读陈老师的文章:《关于“唯物”“唯心”与张海勤先生商榷》】

  1、陈嘉珉老师(下称为:陈老师)的话: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可能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唯物”、“唯心”了。二十年前,我是地道的唯物主义信仰者,今日非也。

  在改革开放之前,到建国之后,这段时间里,实行计划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政治影响下,一些唯心主义的书籍,例如:黑格尔的一些书被禁止出版。在改革开放之后,一些思想领域的唯心类的图书被陆续出版,丰富了的人们的思想,纠正了一些对唯心主义的错误态度。特别是文革期间对佛教一些文物和寺庙的破坏得到陆续的回复重建等。总之,各种思想流派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特别是佛教和基督教更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国家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于是乎各种思想流派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宣称自己的观点是如何如何的?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崇拜地位,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唯物主义成为了它们的垫脚石。

  2、  “唯物”“唯心”是一种剪裁

  所谓的剪裁,肯定是因为有一个整体存在。试想:整体是什么?难道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思想的组合体吗?难道人类和人类的思想一起组成的人类社会不属于物质世界吗?不论是几千年的文化或者智慧,它都是物质世界的人脑影像。它始终无法脱离人类这一物质而存在,试想石头有自己的智慧吗?石头只能是有自己的灵魂,这种灵魂是依附在石头这一物质范畴之内的,石头的灵魂不会脱壳而出,也就是说石头的灵魂不会成为石头的精神,而人的灵魂则可以上升为人和人类的精神,因为人有自己大脑这一特殊器官。

  3、“唯物”“唯心”探讨的表层原因

  陈老师说的很对,只不过说法不同。由于每一个事物都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相结合,所以,探究一个事物或者物质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正是由于无限性的存在,人们探究一个事物只能是从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层面去认识它,然后进入概念及深层次探究。而唯心主义者,撇开科学的认识规律,而高屋建瓴般的把认识事物的科学规律当成是自己的宗教章程而指导认识事物,说成是一种脱离物质世界、脱离科学认识规律的纯粹思辨性的方法论。(所以,前面一文,我提到了:唯心主义在某种程度或者领域内可以是唯物主义也就是科学认识的方法论)。所谓的“缘起”,它就是唯物主义倡导的客观规律的描述,试想,如果没有客观物质世界,缘起从而何来?难道从上帝的圣旨而来?。

  关于佛教的循环轮或者说想大一统人类世界的“无”论、“空”论,那也是逃避唯物主义所倡导的科学认识所产生的唯心主义。所谓的前后顺序,也是人为的把认识论颠倒顺序,并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看成是兄弟俩,其实唯物主义(客观世界)通过人类完全决定着唯心主义。虽然,唯心主义通过人类反作用于人类,并通过人类可以改变客观世界,但是始终是老祖宗唯物主义给予了人类思想(唯心主义忘恩负义般的自称为是他们的上帝或者其他真主所先天拥有的)。

  4、“唯物”概念的天然局限——无法认识外层原因

  关于“缘起圈”的循环,本质上就是把物质和思想两个东西联系起来,其实它们本不同,因为物质决定了思想。没有物质、没有人类,绝对不会有思想。那么所谓的圈从何而来?其实,它就是物质被人类产生了思想。

  陈老师这一段举两个例子证明唯心主义的正确意义。其实除了培根和爱因斯坦之外,还有一个托尔斯泰(俄罗斯)晚年陷入了唯心主义。这个论题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来源,也就是现代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前面提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思想流派开始活跃起来了,并取得了一定的知识成果。这就像培根、爱恩斯坦、列夫.托尔斯泰等大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一样。为什么这些科学文化巨匠们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深渊呢?并不是陈老师所言的:证明了唯心主义的正确意义,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们在思想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括陈老师在易经、佛教方面取得成绩)恰恰是这些丰富的理论思想,让这些科学巨匠们陷入了自己的唯心主义陷进。举一个浅薄的道理:很多年轻人喜好看励志丛书,当我们看得励志丛书丰富了之后,就容易陷入追求完美的境界,从而脾气暴躁、对人刻薄、对自己却放纵或者要求极度严格,这显然是脱离现实社会的,这就是陷入唯心主义的前兆。

  语言是直接的现实。(林说,语言之外没有上帝),人皆共知林先生看过很多书,从这几年在价值中国网有幸相识以来,他一直在唯心主义的门口转悠。例如:他说,今天的现实就是过去的思想;今天的思想就是未来的现实,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表征。好在他最后还是回到了唯物主义的立场。《语言之外没有上帝》就是林先生回归唯物主义立场的力作。林先生的这个表现就是犯了很多唯心主义者,准确的说是:客观唯心主义、也是现代唯心主义常犯的错误——把历史说成是今天的原因;把今天的事实说成是历史的目的。

  现代唯心主义产生的另外一个根源是,除了前面说的客观政治环境造成的之外,就是当一个人有了丰富的思想或者是思辨性很强的思想智慧之后,他无能为力再攀高峰、或者是不想再攀高峰之后,他就会杀个回马枪,掉过头来对那些没有他思想丰富的人实施“教育”或者说他成为了一个他的思想的“传教士”;如果他是一个政客他就会把他的思想融入施政纲领中去,让人们去认同他的这个他自认为是高级智慧的、本来纯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换成另一种说法是,当他的思想暂时找不到对手的时候、当一个政客掌握了政权(例如:通过竞选成为总统之后),他就开始把他的“高级”思想或者政客的想法(像乔治沃克布什作为总统有替父报酬的思想杀死萨达姆)实施“平民化”或者说成是“哲学”、也可能说成是“惠民”思想。与此同时,这就像前面例举的“励志青年对励志丛书上瘾”一样,这些“大文豪们”要想从自己的丰富的思想殿堂走入现实是十分困难的。接下来的可能就是相互攻击或者是自娱自乐去了。

  5、“唯物主义”功用

  如果说唯物主义是自慰的话,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毕竟大家活在当下。所谓的“整体”已经是把物质和思想混为一团,沦为兄弟,这是根本错误的。物质决定了思想,思想只能是物质及其客观世界的反映。

  在陈老师这一段话中,正好是我想解释的佛法的虚空之处。佛法要求的最高境界是“空”或者“无”,这明明是逃避现实、这也是佛教徒的重要来源。前面几篇文章有提到过:一个人遭遇到了重大打击或不幸,很容易进入佛家的道场。因为,那里要求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没有、放下、平常心……,等等和物质世界、客观世界完全相反的东西或者说思想。当你烦恼时,你要平常心、你要想到“无”;当武则天成为空前绝后的女皇之后,这个受益于佛法而统治大唐多年的佛教徒,最后也是用“无”字碑来宣扬佛法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仍然不能说明,佛法的唯心主义是正确的。相反,恰恰说明了物极必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质量度、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武则天受益于佛家寺院的精心修炼,这也是一个物质过程,他的静修让他与物质世界形成了更高层面的认识,从而利用了权力(这里可以理解成对物质世界)的很好驾驭。

  佛法始终想凌驾于物质世界之上,始终想要把物质世界据我“己有”,这是背道而驰的。佛教的空包括了无和有,说白了就是直接否定有,而凌驾于有之上,亦或者是直接跟物质对抗。佛法以超于或者是用陈嘉珉老师说的“姻缘”圈来包涵物质世界,这其实就是脱离物质世界,这种脱离就是来自于大脑对物质世界的反应,从而把大脑的反映独立出来成为它自己,也就是成为佛法。唯物主义不用走,更不用去,它就是我们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并不存在人类死后那个世界,谁知道那个世界在哪里呢?学诚大和尚说过,“你不能证明人死后没有,我们就认为他有”,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虽然,我们不能够证明或者说服佛教徒不要信服人死后就没有了,但是这也不等于人死后还有。唯一说明的就是:我们尊重各种信仰。

  6、“唯物论”与“世界本原”

  宗教是精神的复合物。精神来源于物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来源于人类分工。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假设先有自然(这里就是指的物质世界),然后经过“人”的灵魂、经过大脑加工、再经过外界(物质生产生活)活动和人类分工、民族、组织相结合就产生了精神、再之后就是把不同分工产生的精神综合起来就是宗教。也就是说,宗教始终来自物质世界的人类活动,不可能脱离物质世界而先天性存在、它不是没有人类之前就有的、它也不是脱离物质世界(包括人类自己)而独立存在的。在这里也可以证明:物质第一性、意识(包括了人类的思想、精神和宗教)第二性。

  在陈老师列举的例子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其实都是思想的一种形式。例如:科学家对探究未知领域的态度、世界万物的本质属性,这些都是用思想激励人们去探究未知领域的,所以,我说过,唯心主义可以作为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其本质都是思想力的一种表征。如果说成是宗教,那是一种对思想的褒奖,并不能说明宗教和唯心主义就是世界的本原。我们对未知世界、地球和太阳系以外的空间认知也是要遵循地球上认识论的过程,如果没有唯物主义作为指导,也许宗教并不知道外太空是什么样的,更不可能有什么理论来指导。唯心主义和佛教它本质上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而提升为一种认识论,它不应该超越物质认识论。其实,宗教就是一种欺骗地球人的精神枷锁;试想:佛教能够告诉我们离地球几亿光年之外的某个生命存在星球的指导思想吗?宗教能够祈福和欺负的只有我们地球人,只要我们地球人脚踏实地的以物质世界活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总结出更宽广的空间理论和思想。根据边际效益就可以知道,唯心主义是不能够超前告诉我们外太空的指导性思想是什么的。

  7、心物合一,断掉妄想、分别、执着

  在这个心物合一的理论中,其实就是辩证统一问题。要辩证不是不要统一,辩证是认识世界的一个方法,也是客观物质世界共存与宇宙的相互关系。虽然相互关系普遍存在、广泛联系,但是,它们还是统一于物质。

  已经有412年历史的广州陈李济药业的名句: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其中的“元手”就是指在生产劳动中,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用元气来调节你的肢体。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待事物的看法上可以丰富多角度,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和你的劳动工具融为一体。这可能就迎合了陈老师说的“心物合一”之说。从唯心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世界历史的看法是人写成的,其实物质世界是以自己的规律在运动着,我们认同的唯物主义也的确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看法。但是,物质世界他需要人类去认识,为了我们认识自己。在认识的过程中就人为的总结出唯物论。这个一点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佛教以自己凌驾于唯物主义之上的造世主来指导人类,其实质是人类自己根据自己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总结出对人类有用的、对物质世界认识的科学的方法和规律,这就唯物主义。

  

  8、在此,衷心感谢陈老师的观点和交流。从此文中明显可以看出,陈老师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这是思想丰富而进入自我空间、独立出思想、派生哲学的一般通道。这也是现代唯心主义产生的普遍现象。

  

  【注】由于涉及内容过于丰富,我也有些力不从心,文中有些内容没有能够全面涉及到,深表遗憾!

  

  【版权所有】

  张海勤 2012-5-19 13:39 于广州。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