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

赵峰 原创 | 2012-05-19 14:12 | 收藏 | 投票

“今天你读书了吗?”

4月23日早上,春光灿烂,清风和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信步走到图书馆楼下,但见阅览室里满是埋头苦读的身影。一时感慨,“春来正是读书天”。这一天,正是世界读书日。

据说,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其次是俄罗斯人。犹太青少年每年读书六十几本,俄罗斯青少年每年读书五十多本。中国呢?中国青少年每年读书仅仅三本。犹太人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民族,在科学、艺术等领域,他们的成就卓尔不凡。他们重视教育,热爱读书。读书使他们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也使他们的思考深入,使他们的眼界宽阔。凭借对民族传统的坚守,对知识文化的执着,尽管长期流离失所,他们依然是一个独立而团结紧密的民族,一个傲立于世界的民族。俄罗斯人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热爱科学,热爱艺术,他们多灾多难却又意志坚定。书籍是他们的食粮,而这种食粮铸造了他们顽强、彪悍而坚韧的民族性格。

每到世界读书日,网络上总会有这样的言论,对各个民族的读书习惯或者阅读数量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体现着某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犹太人和俄罗斯人都是举世公认的优秀民族,而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读书;因此,要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应该倡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这样的思维虽然善意而美好,却也是功利主义观念的产物。——事物之所以有价值,只是因为其有用。读书之所以必要和值得,也仅仅因为其有用。中国古代文人经常用来自欺欺人的信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也是这样的功利主义的幻想。

读书有用论其实是靠不住的。当然,书有各种类型。有的书如同电脑使用手册或其他产品说明书那样,可能是直接有用的(但这类书的有用性比较直接也比较狭隘);有的书如小说或者哲学或者艺术,它关乎人的情操和修养,思想和境界,却不见得直接有用;还有各种类型的专业书籍,可能介于有用和无用之间。如果仅仅从直接有用的角度来考察,读某些书不仅无用,甚至还有害。也正是因此,在一个没有读书的习惯和爱好从而缺乏沉思和遐想的空间的社会里,某些真正的读书人,某些借助于阅读而思考的人们,会成为异类,成为边缘人。因此,如果秉持读书有用的观念,不仅不能促进读书,反而会阻碍读书。相信犹太人和俄罗斯人的优秀与他们的爱好读书有着某种内在关联。读书不仅使人思考,读书也在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使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稳固的根基。读书确实有用,但这种有用也许不是人们刻意追求的结果。也许人们只是出于充实心灵或者增长见识或者完善品德或者砥砺意志或者提高修养的需要而读书,但当这些目的实现的时候,读书的现实有用性也实现了。

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读书有用的观念会被电脑和手机,被“百度”和“谷歌”在瞬间撕得粉碎。借助于快捷便利的现代工具,我们可以在瞬间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读书的艰难而低效,使其作为一种知识获取手段显得相形见绌。在手机和电脑或者其他工具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获得知识的情况下,读书似乎是一件只有傻瓜才会做的事情。至少,读书已经落伍。可是,通过电脑获得的,充其量只是知识的碎片;那种知识——如果可以算是知识的话,是不具有成长性的。也就是说,你很难将从电脑或者其他现代工具中得到的知识碎片构建成知识体系,很难从某个知识点出发演化出一系列的知识。这可能与获取知识的环境有关。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询或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很难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人们总是满足于一些表面化的东西,总是走马观花,总是浅尝辄止。阅读书本的效果可能不一样。人们可以沉下心思考,可以集中注意力于某个知识点并进一步将这些知识点演化扩展为一系列的甚至是立体的知识。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往往具有成长性,具有自我扩展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问题,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使人们的某些能力退化。过分依赖电脑,可能使人们失去阅读能力,最终失去思考能力。熊彼特说技术进步是“创造性毁灭的风”,就是这个意思。

不是说爱好阅读并善于阅读的犹太人或者俄罗斯就拒绝电脑或者排斥互联网,他们是有着强大科学基础和技术力量的民族,也是有着强烈自信的民族。一个自信而有着远大追求的民族可能不会那么特别的功利,不会那么孜孜以求“有用性”,因而愿意放任自己追求一些不是那么有用的东西。中国人可能太现实太功利了,我们只做那些直接有用的事情,而很难顾及长远。互联网很好适应了中国人这种功利和现实的性格,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从而越来越疏远书本。    

这样想着,有些悲观。不过,再抬头看看阅览室里埋头苦读的身影,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感到一点欣慰。

2012年4月24日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