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趣事

田德邦 原创 | 2012-06-13 21:20 | 收藏 | 投票

轻描淡写记往事之七



                                “大跃进”趣事



                                     田德邦



                      一、    放了“卫星”人家要参观怎么办?



    1959年9月,湖北省沔阳县的《沔阳县报》上刊登了一篇新闻,该县长淌口公社某大队传出捷报:棉花产量再创新高,亩产达到1.3万斤。这在江汉平原又一次引起轰动。以往,有谁放过“卫星”之后,大家也就是议论一番,心里盘算着怎么样赶超人家。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大跃进年代,这类情形可谓司空见惯。可是,这一次“放卫星”却遇到麻烦了:各地都要求来这里参观。于是,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决定组织大家到长趟口实地参观,学习经验。

    这下,可真是让沔阳县和长淌口的领导们为了难:本是像大家一样放“卫星”,可现在怎么才能经得起检查?

    大家聚在一起迅速研究对策。参观的人多,先必须把这些人安顿好。到长淌口公社所在地肯定不行,应该先集中在县城。为了迎接参观人员,县里决定以大跃进的速度建一个容纳参观人员的地方。于是,在当时那种技术条件下,仅仅用7天的时间,建起了一个招待所,后来,成为沔阳县委招待所。

    人员住的地方解决了,但是,怎么样才能让人弄出个亩产棉花超过万斤的现场呢?荒唐的年代,总是少不了荒唐的做法。居然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能让大家确实看到亩产过万斤的现场……

    这天,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当他们来到棉田时,眼前出现一片奇观:只见高大的棉株上,雪白的棉花一朵紧挨着一朵,重重叠叠,一株棉花植物上,那棉花比叶片显得还多,每株棉花的枝条被压得低低的。大家真的被眼前的“丰收景象”弄得疑疑惑惑的。

    只有当地的干部在紧张地观察着参观者的表情,因为,如果有谁动手摘下棉花的话,就要露陷了,原来,那些棉花,绝大多数是从别处的棉花枝上连棉桃一起摘下,再花费许多人工一朵一朵用别针别上去的……



                二、一亩田小麦要产3.6万斤的试验



    沔阳县通海口人民公社星红小学附近有2亩田。1958年,这里住着一批年轻人,在就读着红专学校。有一天,他们受命去做一项试验。试验地就是小学边的2亩田,试验的课题是如何在这2亩田里种出亩产达3.6万斤的小麦。

    十几个年轻人琢磨来琢磨去,开始动手试验起来。他们将这2亩田挖的很深,且都挖成螺旋形,目的是在这狭小之地上造出梯田。他们测算的结果,亩产3.6万斤,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播下达上万斤的小麦种。可是,如何才能将这么多的种子播下去呢?唯一的办法是用铁锹挖,往土里灌种子。

    一万斤种子播下去了。但是,到了发芽的季节,种子却没能发芽。原来。一颗挨着一颗的种子,都霉烂在地里,根本就生不出来。

个人简介
田德邦,湖北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起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三十多年来,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作品相继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入选《台湾文学年鉴》,出版有散文随笔、时评杂文著作2部,著有长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田德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