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茶道与禅宗!

于斐 原创 | 2012-06-25 15:13 | 收藏 | 投票
品味茶道与禅宗!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爱好喝茶。
人到中年,超越了年轻时的狂放和对虚荣的追求,心情开始变得淡泊,激情在内敛中更加以实力的方式变得成熟,我自认为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事实上,我希望的境界正如余秋雨所说的“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夜晚的时候,只要不出差,静静地品茗读书就成了我的一种精神生活享受。一段时间来,看了不少有关禅宗的书,喜欢禅宗的意境并与朋友时时交流,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一句“以出世之笔,书入世之心”让我印象深刻。创业八年来,我和蓝哥智洋营销咨询团队经历的许多风风雨雨,如今都在内心的宁静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能和实力在实践中收获中赢来的口碑常常让我们欢喜。的确,曾经面对众多的诱惑和浮躁也希望延续以往的热闹,如今,喜欢喝茶的我通过悟习禅定,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那是超越浮躁和喧嚣后的心灵归宁,也是一种人生命运不被外界所掌控后的释然。
曾看过一篇文章,论述过茶道与禅宗的关系,感觉有些启发。
村田珠光(1423-1502),日本奈良人,本名茂吉。十一岁在奈良称名寺出家为僧,后对净土僧侣生活渐生厌倦,还俗后四处流浪,在日本各地举行的“斗茶会”上充当裁判。斗茶源于中土,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南宋绍熙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也带走了“斗茶”这一形式。
茂吉三十岁的时候,遇到了比他大三十岁的一休宗纯禅师。一休说法,令茂吉如遭雷击,于是重回寺院,师从一休习禅。
国人心目中的一休,概只是动画片里聪明伶俐的小正太,斗坏人、助弱小,大眼睛忽闪忽闪煞是可爱。一休确有其人,且身世显赫,贵为皇族后裔,又天资过人,只相貌不敢恭维。其真人的画像,八字眉,扁头大嘴翻鼻孔,但这蓬头垢面的大和尚二十七岁闻鸦叫悟道,得华叟禅师印可后,烧掉印可状完成了一无所执的修行之路。
师徒问答,是禅宗的修行方式之一。珠光习禅数年后的某日,一休让珠光参究中国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此桩公案记录于《古尊宿语录》。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个:“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到与不到,都教吃茶去。有人问什么,也教吃茶去。禅宗的公案很多令人费解,由而被现代人称为文字游戏。游戏与否,要论根器而定,但此则公案,确是突出了茶的地位。珠光虽参禅日久,亦迟迟不得其味。一休为启发珠光,遂命人端茶相送,珠光正欲接茶,一休大喝一声,一掌将茶碗打翻。珠光似有所悟,遂答曰:“柳绿花红”。
禅宗宗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吃茶公案,勉附文字,大抵要表达:到与不到,不必挂心,平常心对纷繁物象,随它冬去春来。而珠光的柳绿花红正是惟守本心,管它风动幡动。
一句“柳绿花红”珠光得到了一休的印可,与茶也再结缘分。后来珠光把对佛法的探求寄托于茶,提出“佛法即在茶汤中”的主张,这一主张便是茶道精神的基石。珠光继承了赵州和尚以茶喻禅的精神内核,相比之下,中国的茶祖陆羽还停留在以茶论茶,“茶艺”的阶段。
珠光得到禅悟后,反观他熟悉的“斗茶会”对它的娱乐性,追求刺激与奢侈的特点深恶痛绝,于是动手改造斗茶会,以使之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在中国的禅宗问答里,茶不过是禅的道具,并无禅的显赫地位。珠光把茶从精神上与禅连接起来,发扬并光大了“茶禅一味”的思想。珠光留有一篇阐述其茶道思想的文章《心之文》:文中有曰,“枯寂者,秉佳具,细品其心味,自心底生发纯高品性。尔后,方可入枯淡闲寂之境”此道最重要能融合和汉之境界。既避免我执,又不失自我,这就是所以称之为道的缘故。
村田珠光在此文中,初次使用了一个“道”字。而之前的日本一直沿用中国的说法,茶会或茶汤。茶道是由此发端,《心之文》便是茶道的立道之本。
日本的茶圣千利休,在村田珠光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茶道的审美意识,既“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正是由于“禅茶一味”的血缘关系,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才是摈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
“敬”是禅宗“心佛平等”的重要思想,也是茶道着力追求的禅意。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者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意识。
禅宗认为“本心清净”是“物我两忘”的先决条件,只有倾心静虑,排除干扰、摒弃杂念,才能达到“梵我一如”的最高化境。因此,禅寺伽蓝大多选择风景清幽、清谧恬淡的处所;禅僧居士一每每隐居山水之间,去领略“物我合一”的清净无为之心。禅僧们恪守清心寡欲之道,参禅打坐,以清为伴;衣食住行,以淡为本。甚至连禅苑法度也名以“清规”。可以说,“清”是禅宗空无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寂”,即枯淡闲寂之意。它是茶道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禅茶一味”的灵魂之所在。枯淡闲寂之情是禅宗对自然界的本质感受和领悟。它所表现的情感既不是那种神圣的崇高,也不是那种奇异的神秘;既不是对生命的慨叹,也不是“触物生情”似的的伤感。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境,是宁静、幽远、朦胧、恬美的体验,是大自然本身的和谐。
概而言之,茶道是禅宗日本化之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它使人能在浓缩的空间里去理解不生憎爱的“和”,心佛平等的“敬”,从而进入物我合一的“清”,最终去体验枯淡无欲的“寂”。它着力渲染的氛围,刻意追求的禅意,引人入胜的化境,“禅茶一味”的体悟,给茶道这一艺术形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唯其如此,才使许多人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使人们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价值观念的研究生发了颇大的引力。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等8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召集人,《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EMBA高级总裁班客座教授,中国品牌营销定制式实战培训第一人,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保健行业十大杰出经理人,中国首家省级品牌学会重庆市品牌学会专家委员。二十年的营销生涯,成功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品牌,其领衔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现专业致力于品牌策划、实战培训、公关传播、新闻营销、招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营销服务,出色的企划力、整合力、执行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国家商务部向海内外唯一推荐的知名实战型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先生根据自身在外企、国企、民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深阅历,长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实战营销理论上升到实践和方法的高度,在行业中率先倡导了几十个在全国深具影响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观丰厚的物质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欧洲时报》、《亚洲新闻人物》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东方时报》、欧盟-中国经济合作组织(CEEC)、《环球时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莲花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的重点报道,其营销案例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和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营销创新文库》。
于斐新浪认证微博:http://weibo.com/lgzhiyang
联系电话:013906186252,网址:http://www.lgzhiyang.com/ http://www.shijiguanai.com/
Email: 13906186252@139.com   lgzhiyang@163.com
个人简介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于斐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