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成佛

文武 原创 | 2012-06-26 23:04 | 收藏 | 投票

 

 

 

1

 

 

佛交给我们什么?

 

 

佛交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场所。生命即为磨练灵魂、锻造灵魂的机会,生命所生存于其间的世界,即为磨练灵魂、锻造灵魂的场所。多数人将空耗生命而一无所获,但许多人仍将领悟到佛的意志,并自觉磨练灵魂、锻造灵魂。

 

 

出生,是播种。死亡,是收割。生命的过程,即为灵魂果实成长的过程。

 

 

佛的存在,意味着一道进步的阶梯,伸展在了我们的前面。

 

 

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成佛的种子。

 

 

灵魂依附于肉身而诞生、存在并成长,其成长的终极目的,即为佛。

 

 

人与佛之不同,在于人尚不具备使之成佛的领悟与修行。先天尚不具备,但可后天争取。

 

 

真信者之信仰,核心非为佛之存在与否,乃是通过其信仰与身心双方面的修行,领悟并获得一种凌驾于语言之上的、语言所无法尽述的精神境界。真信者着力于此并有所成就,附带而来的,是非利益这一语言概念所能够涵盖的所获,是利益的反面却又大于利益的一种所获。

 

 

2

 

 

佛教给我们什么?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经中所宣示的这样一个磨练灵魂、锻造灵魂的过程,给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人们指出了一条明晰的道路。

 

 

佛教人布施。

 

 

佛通过倡导舍弃俗世利益的行为使人明确俗世之利益并不值得追求。布施为善行,须依善行,然后才能真正内心宁静、心平气和。布施为利他,能够舍己为人、义无反顾的利他,方能舍弃俗世之私利、私欲。幸福的前提,就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通过利他的善行,舍弃了私利、私欲,方能真正做到不会有感性的烦恼。

 

 

布施利于培养知足而乐的心态。布施,实为反不知足之道而行之。布施利于人们发现真正安乐的生活,利于人们获取内心的安乐。以一种养老对心态去活着,所求无非衣食无忧,身体康健,家人和睦,夫妻恩爱罢了。不要名,让名予他人。名气大了,太吵,要的是清静。不要利。利益多了,太烦,用不了,够用就行。

 

 

佛教人持戒。

 

 

戒杀。

 

 

佛为何戒杀呢?难道佛不想清除世间那些顽固不化的异教徒吗?世间那些顽固不化的异教徒,自作自受罢了。佛之所图,本非世间之利。一切愿望成佛者,亦然无所图于世间之利。杀生者,亦必然不择手段图谋私利。这是为佛所劝戒的。杀生者,必善心不存,善意不存,心难安,意难平。

 

 

戒盗。

 

 

盗者,为私欲私利私名所驱,必不能破一私字。

 

 

戒淫。

 

 

万恶淫为首。其实男人将玩多少美女当做是生活的意义,真是钻了牛角尖了。童年的时候,食欲为主要的单纯的肉体的享乐的源泉,可以因为糖果这类便宜的小东西而快乐。成年的时候,性欲为主要的单纯的肉体的享乐的源泉,可以因为AV和美女图片这类易得的小东西而快乐,将成本提高,可以因与顺眼的美女进行性活动而快乐。但是,单纯的肉体的享乐本身,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最起码没有炫耀的意义,你向人炫耀你童年吃了很多糖果跟你向人炫耀自己搞了多少美女,其滑稽程度是一样的。 欲望不等于需要。性的欲望,就是一种欲望,而不是需要。

 

 

持戒本身不是对灵魂的磨练和锻造。持戒,不过是灵魂磨练、灵魂锻造的前提。持戒的同时,尚须每天反省,是否有违背戒律的言行,在言行上和思想上,有何不当之处,是否存在未严格持戒之言行或抗拒持戒之思想。

 

 

佛教人忍辱。

 

 

忍辱的道路,是磨练灵魂、锻造灵魂的第一条道路。忍辱。不要埋怨这个世界不公平。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所以才体现出你的价值。忍辱,不只是忍受,而是一种了悟达观。唯有明晰此理,方能达致禅定。人不能像鸟一样飞,就因此而抑郁吗?人不能像豹子一样奔跑,就因此而悲哀吗?人不能像鹰一样目光犀利长远的时候,就因此而可怜吗?同理,当人不能像别人一样行走的时候,人不能像别人一样机敏灵活的时候,人不能像别人一样双手抓举的时候,人不能像别人一样极视听之所娱的时候,人不能像别人一样一目十行或过目不忘的时候,也应该生活的充实而乐观。心怀感激的生活,然后才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心怀感激的生活,所谓忍辱,已非忍辱,而是在感激的前提下,在并不充沛的基础上,从现状出发,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心态好才是真的好。心态好,才能真正的好。

 

 

佛教人精进。

 

 

只要从现在开始,每次都倾向于作出积极的选择,生活自然会充实,以后就是混的再差,也绝不会后悔。因为已经尽力了,就不会有愧。人生,无非或作出积极的选择,或作出消极的选择,如此而已。每一次都作出积极的选择,这就是精进。精进,则无悔无怨。

 

 

精进的同时,要谦虚,不要骄傲。不存在做的最好。在做好的基础上,要想着,还能够做的更好。

 

 

佛教人勇猛精进。

 

 

既然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死亡亦不过回复到生之前的状态。不必害怕死亡,不必害怕生存,也不必害怕战胜自己,不必害怕付出,不必害怕努力,甚至毅然决然、义无反顾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超越所有人的努力。

 

 

精进的道路,是磨练灵魂、锻造灵魂的第二条道路。

 

 

佛教人禅定。

 

 

佛教人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而得禅定,并终得智慧。

 

 

佛教人拒绝在堕落中迷失。

 

 

禅定,意味着一个明确的方向,意味着存在、选择、作为与不作为的价值和意义。

 

 

佛教人智慧。

 

 

佛教人以一种养老的心态去活着,所求无非衣食无忧、身体康健、家人和睦、夫妻恩爱。佛教人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活着,活着,要感恩,要知足,要惜福,要珍惜所用所有所获,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要珍惜家人,要珍惜努力改变命运的时间和机会,珍惜作为学佛、成佛的机会的人生。

 

 

佛教人以清修的道理。名气大了,太吵。需要的是清静。得到的多了,占有的多了,太烦,太闹,受用不了,够用就行。

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读书,写作,如此而已。
每日关注 更多
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