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空桑酿酒 曹操横槊赋诗

翟智高 原创 | 2012-07-11 22:2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杜康、曹操与伊川
张森先生的《历代名人咏伊川﹒诗情画意》画有两幅与杜康有关的画和诗。一是曹操横槊赋诗《短歌行》;二是杜康在酿酒。杜康、曹操与伊川有什么关系呢?
伊川在帝尧时代属崇国,大禹的父亲鲧曾被封为崇伯,鲧的儿子大禹治水,开凿伊阙龙门,水患得到治理,开创了中华文明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建都城斟潯(在偃师二里头)。
夏朝传到帝相的时候,叛臣有过浇杀了帝相,相的夫人后缗怀着孕逃亡,从万安山大谷关(水泉口)逃到纶氏部落的窦邑隐居起来。《水经注伊水》记载伊川的白沙有“纶氏故城”。
后缗在伊川隐居生下小王子,依祖爷仲康的名,叫少康。长大后,立志复国。少康在复国过程中,以卖扫帚为掩护,东奔西走联络族人,怀中揣着高粱米饭团子,饥了就吃点米饭团,渴了喝山泉水,累了就倒在大树下休息,时间长饭团子馊了,就扔到大树的树窟窿中。谁料想高粱米饭团子在树窟窿里发酵,当少康又一次在这棵大树下休息时,被扑鼻的醇香味吸引,他灵机一动,想着如果把这醇香味收住,定是饮用佳品,卖钱就有了复国的资金。于是少康反复琢磨实验,终于采用蒸馏的方法,把高粱米饭发酵的醇香味收住,制出无色透明而饮用后令人兴奋发狂的魔水---白酒。少康就卖酒挣钱武装起军队,一举攻入被篡夺了四十年的夏朝都城,史称“少康复国”。
东汉《说文解字》记:“古者少康初制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晋《酒诰》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翟,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由于少康的出生纪念地是窦,少康就被称为杜康(伊川地方读音窦dou,斗;杜的读音也念斗,而不念du,堵),少康所发明的白酒就被称为杜康酒,后世中国历代的白酒厂家均敬杜康为中华酿酒鼻祖,杜康也被称为酒神。杜康这种蒸馏无色透明白酒,是首创发明了用粮食酿造通过蒸馏制出无色透明白酒的技术,不仅创出了历史名酒杜康酒;在蒸馏加工中采用“掐头去尾”的工艺,“掐头”即弃掉低馏分;去尾即不要高馏分,只取中间酒精的馏分,从而确保酒的质量安全稳定。如此看来,杜康实际上也是后世有机化工蒸馏技术的鼻祖。
少康复国过程走遍伊川大地,伊川留下有很多夏文化遗存。“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的空桑和杜康沟水在伊川,北魏《水经注》记载:“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莘女取而献之其君,长而有贤德,即伊尹也,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杜沟水出玄望山西,东径玄望山南,又东经新城县故城北,东流注于伊水”。“新城县”即伊川县的前身(新城故城遗址在今平等乡古城村。古称伊侯国,秦置新城郡,西汉惠帝四年改为新城县,东魏改新城为伊川郡,唐改称伊阙县,宋改称伊阳县,民国分为平等白沙二县,1932年撤平等白沙县,成立伊川县)。伊川杜康沟水,由玄望山杜沟、康庄和康沟发源的三股溪水组成,在三龙口汇在一处,经伊川县城南北府店之间东流注于伊水。
再是明代的《直隶汝州全志》记载:“俗传杜康造酒处,弟茅柴传其酿法,有杜水,水经注名康水”。
  康水见于《水经注·伊水》:“又有明水出梁县西狼皋山,俗谓之石涧水也,西北流经杨亮垒南,西北合康水,(康)水亦出狼皋山,东北流经范坞北与明水合,又西南流入于伊。康水与明水均在今伊川县葛寨乡,在烟涧会合后经双头西入伊河,源头有杜康醉牛景观,有上皇古泉、杜康酒坊院、烟涧青铜器遗址、聚仙观鸣泉遗址等,属伊川伊河东八大景之一。过去有杜康酒坊院,石牌坊有联曰“千里溪山最佳处,万年古泉酿禄芳”。“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古泉芳香眠龙凤,杜康之风醉神仙”。这里出产的杜康酒、上皇美酒风靡海内外。
河南省考古所在伊川的古代“纶氏”区域,出土有大量精美的酒具、酒器,经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题组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用碳十四测年技术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880—1840年前后,与《古本竹书纪年》和《中国通史.夏》记载少康年代为公元前1868—1848年基本相一致,表明伊川真正是杜康酒的故乡。
 
   
  
1972年杜康酒在伊川获得新生。72年9月29日,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共同声明发表,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十分高兴,席间提到“天下美酒,唯有杜康”。
下图,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周恩来总理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干杯:
下图,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中)和大平正芳(右)
那时伊川杜康酒的香味组成,经光谱科学分析化验,有五十余种脂酒香味物质组成,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伊川“杜康牌”杜康酒与闻名中外的贵州茅台酒共同被评为一等奖。
“杜康”商标的图形是一个圆环,其内是端庄大方的篆字杜康二字艺术字:
              
 
其寓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个历史名酒“杜康”。 该杜康酒商标标识属伊川的原创性设计,古印式隶书“杜康”古朴典雅,含蕴杜康酒酒文化的古老与厚重,这个商标享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当时,外交部供应处专函致伊川杜康酒厂:“中央通知,礼宾进行改革,今后不用茅台等烈性酒,订52度出口瓷杜康酒300箱、52度花脸杜康酒300箱。请协助办理为盼,烦劳之处,顺致谢意! ”。
1979年中国冶金部访日代表团访日时,曾给田中首相赠杜康酒。欧阳如水的弟弟欧阳可强写了一首诗:“田中原首相,和好利家邦。献上杜康酒,周公古义长。”欧阳如水也作诗曰:“美酒古来唯杜康,河南一饮卌年香。诺言生死无更改,七载作成献寿长”。
 诗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总理。“七载作成献寿长”,指1973年伊川杜康酒列入国家计划,到1979年已七载。“河南一饮卌年香”,“卌”念细,意思是四十,是说田中四十年代20岁时曾饮过伊川杜康酒坊院的杜康酒,至今已经四十年了,这次恰逢田中首相六十寿诞,虽然周总理已逝去,但献上杜康酒,也是实现了总理生前许下的诺言。
杜康酒的走红极大的提高了洛阳市和伊川的知名度,不论走到全国大小地方,都知道洛阳是历史名酒杜康酒的故乡。198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专函致伊川杜康酒厂为保证中央首长用酒,我处拟在1983年度购买贵厂生产的杜康酒(59°5000公斤,请予大力协助解决为荷 伊川杜康酒厂所送杜康酒为黑脸装璜。被誉为老包脸红方块黑脸杜康

 

 特风味的伊川杜康酒使中央首长一饮难忘,19841020,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伊川县,品尝了杜康酒。他指示:要发挥地方优势,把杜康酒发展到万吨规模,满足国内外人民的需要。并挥笔题词:团结奋斗,再展宏图(参见《中国杜康酒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1212,新华社播发《伊川杜康酒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地区创汇三百六十多万美元》的消息:随着杜康酒在国外声誉鹊起,河南伊川杜康酒厂今年已出口这种名酒360吨,创汇360万美元。荣获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为了扩大杜康酒的出口量,这个厂进一步完善了全面质量管理体制,促使产品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今年在夺得省和国家21项大奖基础上,又获得轻工业部出口产品银质奖等5项大奖,并被外交部定为国宴和馈赠外宾礼品专用酒。该厂还根据国际市场上的不同需要,由生产59度烈性杜康酒单一品种,转向高档、低度、多样化,先后研制出53度、45度、38度三种杜康酒,并开发出杜康麦饭石酒、杜康龟酒、青春补酒等新品种,产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载《新华社新闻稿19881212)。

当时伊川杜康酒凭优质的质量实现了周总理“复兴杜康,为国争光”愿望,可见选用伊川当地产新鲜优质高粱作的酿造原料,坚持粮食酿制原酒是保证杜康酒独特优质品味的重要因素。

曹操“横槊赋诗”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是夜明月皎洁,他置酒设乐,欢宴诸将。回想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平定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他慷慨而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横槊赋诗”一词出自苏东坡《前赤壁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正字通》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曹操当时作为汉朝丞相,是最高指挥官,一般不会拿此大的兵器。
曹操忧思难忘的“忧”指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在荆州被孙权所杀。孙权送首级赴洛阳献给曹操,以图嫁祸于曹,被曹识破,反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此时曹操身为大将军,封平武侯。汉献帝赐曹操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曹操总揽朝政,取得“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但他又不愿意篡权直接当皇帝,怕后世留下“篡逆”的恶名。曹操此时已身染重病,忧虑他去世后“何枝可依”?
《三国志》记载曹操自杀华佗之后,病势愈重,就写了遗令。遗令中说:“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两千多年来,曹操的墓一直没有发现,但他孙子魏明帝曹睿的墓在伊川吕店大石山下(今万安山),在北魏《水经注》中记载:“大石山,昔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有推测认为,孙子埋在爷爷、爹爹的后面,曹操墓可能在伊川万安山。
 

--------------------

参考阅读:

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

导读:

 曹操墓之谜的众多说法中,七十二疑冢之说流传最广。原说的“曹操葬邺”的“七十二疑冢”,历代皆深信“不在此,即在彼”。但考古事实并不支持上述说法,近年来科学考古已将邺地的“七十二疑冢”范围内的墓葬 及乎全部发掘完毕,连传说的“铜雀台”也挖了,结果尽是东魏或以后的古墓,与曹魏无任何关联,更无曹操墓葬的蛛丝马迹。

一度被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军粮墟"。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和抢救性科学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操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数量也不是 72座 ,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群",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邺地"曹操七十二疑家"被否定,寻找曹操墓当另寻方位。洛阳汉魏故城正南万安山下,传说有魏文帝曹丕陵和魏明帝曹睿陵,见于《水经注,伊水》的记载:“又来儒之水出于半石之山,西南流径斌轮城北。昔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

 
请读原文(点击下面网址即可)

曹操、曹丕、曹睿陵墓之迷
 
原创 翟智高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