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女娲文化

潘世东 原创 | 2012-08-07 14:17 | 收藏 | 投票

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女娲文化

姜秀花

女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源头。虽然它来源于神话传说,但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延和世俗化演变,已经参与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实世界中人们的一种美好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它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诉求。女娲文化体现和张扬了中华民族崇尚的创造、民本、和谐、奉献精神。其精神内核与先进性别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追求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汲取其文化精髓,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先进性别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之后,2003年,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同志在中国妇女九大报告中论述道:先进性别文化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公正评价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妇女与男子应该具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提倡男女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对于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推进男女平等目标的实现,促进男女两性的全面发展和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意义重大,也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把女娲文化的精髓汲取到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当中,不仅有助于女娲文化的传承和内容的创新发展,而且也会赋予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以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要尊重妇女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女性的主体性是女性对自身力量和能力的一种肯定,是女性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作为主体的种种力量,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她既是自身经验的主体,能够自由地体验生命、生活和心灵感受,又是自己思维的主体和言说的主体,可以保持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独立思考、判断和推理,阐释自我、阐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和体验。在男性中心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女性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建立一套异于主体文化体系的、具有特别的自我形象、沟通方法、仪式、流传符号和表达方式的文化体系,并通过争取合法性,以对抗主文化的垄断。女娲最伟大、最为人所熟知的功绩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她创造了人类,也在危难中拯救了人类。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女娲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她完全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独立自主地做出匡天正地的决定。她以我为,视外物为,把自己视为主动者,把外物视为被动者。这种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完全有异于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以来对妇女依附性和卑微地位的历史和文化诠释。女娲精神不仅在民间习俗中得到传扬和崇拜,而且在男性书写的正史中也获得一席之地,这在父权文化体系中确实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难能可贵,成为许多女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表明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不是单纯是由女性自身完成的,男性对习俗和文化的尊重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男性参与有助于先进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延续。

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需要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和创造力的发挥,在当今社会,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性别歧视的存在,妇女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妇女创造机会,促使她们广泛参与社会发展,不仅是妇女解放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已日益成为妇女发展自我的希望。参与社会可以使妇女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尝试开辟不同于以往的新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展示自己作一个自主、独立主体的聪明才智,积累经验,实现自己的价值,拓展社会关系,增长见识,从而逐步树立起独立自主、积极自信的人格。

其次,要以人文本,关注男女两性的自然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差异,在政策、计划、项目以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满足男女两性不同的实用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和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女娲与伏羲成婚再造人类、以及被后世冠以生殖之神和送子娘娘的故事,不仅体现出女娲创造生命的奇迹,而且充满对人类生存的无限关怀,充分诠释了中国哲学的生命精神。她把男女两性同样视为天地之间最具灵性、最具生命价值的存在,以满足整体的人对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己任,因此战天斗地,给人类创造最美好的安全和富有尊严的生存空间。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根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国家整体的政策框架中,妇女与男性一样被置于发展的中心,但由于妇女和男性之间还存在很多差别,所以发展是不均衡的。男女之间有些差别是自然的,如生理性差别,妇女与男性具有不同的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也因此各有特殊的生理保护需求。而有些差别是由于社会性别观念造成的,是性别文化和性别制度把妇女置于第二性的地位,如社会上存在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男高女低(主要指婚配模式)等一些似是而非的二元对立的性别角色规范、分工和价值评判,这些都阻碍了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使妇女与男性在资源、权力和责任等方面处于不平等地位,在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存在由于歧视造成的不必要的、不合理的性别差异,比如女大学生就业难、妇女政治参与机会少、两性工资差距大、女博士因为是第三种人而婚配难,等等。因此,我们要充分肯定妇女为发展人类福利而做的贡献,认真分析妇女承担着生产(包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所有活动,如保护环境的活动,等等)、人类再生产(包括人们为了延续劳动力所承担的所有工作,如照顾老人、养育子女和看护病人,等等)、社区管理等多重角色的不同需求。妇女作为一个群体,有着与男性不同的特殊需要:即实用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主要指对妇女现实生活有帮助的需要,包括提供就业机会、生产和生活帮助、劳动保护、生育保险等)和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主要指对改变男女两性权力不平等有帮助的需要,包括法律权利、政策利益及人格尊严维护等等)。所以,在政策制定中应该设计一些政策和计划以帮助妇女成为自身发展的能动者(即赋权妇女)。

在制定政策时要特别注意分析了解男女的需求、所受到的限制及机会平等状况,分析政策、计划、项目及方案如何满足男女的不同需求。要深入了解需求,不仅要注意了解男女因生理因素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需求,而且要侧重了解男女因社会性别角色和分工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需求。例如,由于妇女是生育行为的载体,针对一些地方生育女孩的母亲受歧视的现实,分析关爱女孩的具体政策是否能够满足生育女孩的妇女的需求,并确保生育女孩的母亲从中受益,这是生育女孩的妇女不同于男性的需求。要注意了解妇女在某一领域发展面临的有利环境和不利因素,寻找将性别平等纳入政策、计划、项目及方案的有效切入点。为了使分析深入,除了个人和社区层面的需求、限制及机会分析,还要注意分析宏观层面的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充分认识这些宏观政策、法律及形势对男女共同参与发展所提供的机会和存在的限制,特别需要分析男女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受益能否实现。

在我国,国家层面上带有明显男性偏见的社会政策(即社会性别盲视政策)非常少。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退休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男女不平等的退休年龄的设置。但是在社区层面,带有明显男性偏见的政策实施细则或规定并不少见,如农村土地分配办法及其他一些乡规民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男性偏好或男性本位倾向。我们国家的政策更多的是社会性别中立政策,致力于确保发展干预项目的对象为男女两性并且努力使两性都有效地从中受益,主要关注实用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的满足。尽管这些政策和项目是以男女两性平等发展为目标的,但由于其并不挑战现存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规范和资源、权力和责任的性别不平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受到市场、社区及家庭层面的不平等的规则影响,很可能产生不平等的效果。今后我们应该致力于制定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致力于改变现存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规范或规则,在两性之间建立更加平衡的关系。它可能针对男女两性或只针对其中一个性别群体。例如,我国关爱女孩行动采取的种种政策,对妇女参政比例的政策和法律规定等等,就是为了改变现存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规范以及由此造成的妇女弱势地位,有利于建立更加平等的两性关系的政策。社会性别平等政策的着眼点不仅是实用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而且是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也是社会资源、权力及责任的再分配政策。

再次,要以性别平等、公正、和谐为核心价值追求。

女娲这一神话形象的产生和流传,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是母系社会中女性在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虽然女娲被并列为三皇之一,但是在女娲的形象塑造中,并没有把她至高无上的神力作为凌驾于男性之上的权柄,而是成为人们心中美丽和慈爱的化身,她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人类之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便在共工和颛顼为争当天子而不惜一切代价撞坏天地,女娲也并不是首先对他们进行挞伐,而是像母亲及时补救不懂事的小孩子闯下的大祸一样,挺身而出,消灾避患,终使地平天正,薪火相传。作为拥有无限智慧和神力的神,女娲没有推翻已有的世界,而是朝着符合人类生存的方向进行补缀和修葺,以协调自然世界与人类的关系,环境因而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人类与环境最终达到和谐。女娲的和合、乐生精神还表现在关于女娲造六畜、制笙篁、定寿数、制定婚姻秩序的神话传说之中,使人与万物共生,天地与人类共存,人与人、男性与女性关系祥和。但人类早期这种对称性的依赖和谐、景观并没有在文明社会里得到现实的反照。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丈夫凭借经济权力来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称: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父权社会秩序得以确立。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两性关系都是不平等的。在家庭,丈夫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不但掌握经济大权,也具有对妻子和子女的控制权。《说文解字》释曰:巨也,家长率教者从手举杖。所谓,即是说对家庭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和统治权利。手中所举之杖,正是家庭权力的标志。《礼记.表记》云:母,亲而不尊。在父权的统治下,母亲虽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但却失去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尊贵地位。妻子必须严守贞操,以确保子女的父系血统。丈夫却可以在外任意寻欢作乐,妻子无权干涉。在社会上妇女被排斥于经济政治权力之外,被局限于家庭的私域中,依附于男性而存在,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虽然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高潮迭起,为妇女获得权力和两性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正如前述,性别不平等、不公正、不和谐的音符在社会上仍然此起彼伏。因此,在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江泽民对全世界宣布,男女平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也是基于对现实性别不平等认识的一种政治宣示和治理决心。

以性别平等、公正、和谐为核心价值的先进性别文化是推动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重要思想源泉,也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性别平等、公正、和谐,首先要承认和尊重两性在社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不追求男女绝对的等同,建立非对抗性的两性关系。其次要针对妇女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优先行动领域,采取特别措施,推动男女两性在权利、机会、责任、待遇、评价方面的平等。再次,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实现男女性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第四,平衡社会资源的分配,增加男女两性社会资本存量。

第四,要积极作为,把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作为男女两性和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女娲传说映现出女娲的文化英雄神格,反映了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及为人类发展而做出无私奉献,这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本源,也是女娲文化的本质。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是一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党和政府机构应该有性别视角的文化自觉,将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纳入社会管理的决策领域和工作的议事日程,通过引导、示范和规范,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组织可以在宣传倡导、监督方面要发挥特长;各个妇女群体应以主人翁姿态主动参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实施和评估,勇于挑战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规范,贡献社会,以作为争地位。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已不再需要像秋瑾一样为理想付出生命的女性,但依然需要改变不平等秩序的勇气;男性不仅仅要成为支持者,更要成为参与者和行动者,把男女平等理念贯穿到家庭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实际上,在中国妇女运动中最早传播男女平等理念、献身妇女解放事业的往往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先进的男性文化先驱,如维新运动中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李达、鲁迅,等等,都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男性树立了榜样;大众传播应该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妇女形象及女性的社会贡献,消除传统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倡导人们了解、尊重、关爱妇女,树立社会共享的、以男女平等、公正为核心价值的先进性别文化。总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构建先进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男女平等为核心价值的先进性别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倡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推进以男女平等为基本原则的法律和政策、宣传男女平等意识以及普及男女平等基本知识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经济全球化、商业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一个新旧文化杂陈、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性别文化表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存在状态。一方面,本土传统的性别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形成的性别文化以及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文化形态交织一起,在使现阶段中国的性别文化表现出多元性、多变性、开放性等特征,在性别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性别观念混乱。另一方面,相对于中国快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从整个社会出现的性别困境和性别行为失范看,现有的性别文化已具有较大的滞后性,难以承担起文化的调适、规范、导向作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点在社会上的倡行,给新时期妇女发展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对男女平等与社会文化的建构都产生着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构建一种新的先进的性别文化已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决定为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有关男女两性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与制度规范等方面,先进性别文化一定会发挥主要的引领作用。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刊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妇女研究论丛》副主编姜秀花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