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觉知照亮轮回的路

张目分 原创 | 2012-09-10 22:33 | 收藏 | 投票

 

当我们的心一旦有了觉知的意识,就能发现“我执”或嗔心无处不在,比如,这些天每当我新认识一些同修师姐,问及她们是否已找到上师,她们都回答已经找到具德的上师,有些还是非常著名的转世仁波切。第一次我总是随喜,第二次我也随喜,但第三次我内心开始生起小小的失落和不平: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有遇到具德的上师?为什么那个慈悲无别的上师还不快点出现?为什么我这段时间越来越精进虔诚还是没有用?我犯了一个无明众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只执取自己已经付出、已然做到的那部分事实,而无视自己未曾做到或做得不足够的那部分。这种偏颇的心态使我们看所有事物都有很大的问题和障碍,比如常陷入这样的偏执:看,某某和尚做了什么什么不如法的事,可见僧团多么不可信,某某男人做了什么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可见男人多么不可靠,诸如此类。若我们只执取事物有限的那一部分,尤其是最容易增长我执、骄慢、抱怨、散乱的那一部分,我们只会使心陷入更深的无明。

觉知本身并不是智慧,它是智慧的初醒,像灯塔可以照亮漆黑的轮回之路。很多佛法的道理,比如慈悲、菩提心、放下、随缘之类,谈论它们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从心智的层面上它们确实很容易被理解和认同,无数高僧大德们也早已留下非常多的嘉言懿行著述,但,作为一个修学者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具体的遭遇、每一个小小的言行中也融摄那些“佛法智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某次饭局上,一桌精英有半桌佛教徒,有位女士推崇《心经》,有位男士推崇《金刚经》,当他们论及两部经的层次高下时很像是盲人摸象的场景。观音菩萨绝不会跟莲花生大士争论大悲咒与莲师心咒到底哪一个更殊胜,一个具德的上师也不会跟弟子传授说金刚乘是佛教中“最高级”的修行而小乘是“最低等”的次第。正因为“我执”无处不在,有时精细得就像一根针掉到沙漠中一样难以觉察辨识,所以很多佛教徒常常越是了解它的特征越是增添了自己的“我执”,因为懂得如何敏锐地捕捉他人的“我执”之后,我们自己反倒容易变得更骄慢。

这段时间我个人最可喜的小小进步就是学会不再争执,上周听闻一位著名仁波切的法会,使我更加懂得自我省思和保持觉知的重要性,仁波切说:“我们的‘我执’如此之深,总认为自己的观点、见解是对的,所以会跟另一个人争论,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但对方就是不接受,因为对方也有他的‘我执’。两个‘我执’就这样展开辩论,时间这样白白流逝,因为你们都没有觉知。”他说得对极了。回想一下我从前的好辩总有某种错觉驱使:我热爱真理,我并不为“自己”争输赢,我只为“真理”争取地位和空间。事实上,真理永远都在那里,它从不会因为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的认同而有任何改变,而我们试图改变的其实是某个人的观点而已。

当我们捕捉到他人的“我执”或情绪坑洞,尤其它扑向我们自己时,止息他人“我执”的唯一办法就是我们自己不要再衍生新的“我执”或情绪坑洞:不要马上冲过去批判怒斥一通,不要立刻揭穿孩子的谎言或伎俩,永远不要说刻薄嗔恨的话……要懂得所有令我们不舒服的同样会令他人不舒服。两个坏业力的较量没有任何价值,只会增添新的负面业力,使我们深陷更黑暗的无明。

然而,止息“我执”的情绪是多么困难啊!上周坐公车我遇到一个蛮横无礼的售票员,她冲我嚷嚷“你不是要下车么!赶紧到后门去!别在这里碍事儿!”,我当时很生气,以前我必定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甚至不惜和对方像泼妇一样争吵谩骂,我有强大的情绪为我撑腰:吵就吵,骂就骂,谁怕谁啊,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呢,这件事明明她不对,我就要给她一个教训以后对乘客放尊重点!当我们极度愤怒时,那个狡猾的深谙迎合之道的“自我”总会跑出来怂恿我们做一些更具伤害性和破坏力的事,但,这对问题的究竟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使糟糕的走向更糟糕。这也是佛教中业力的故事。那一刻,我努力忆念佛法的教诲,保持旁观者般的觉知,没有冲售票员发火,甚至也没有暗骂“这个没素质的母夜叉、无明的母猪”,我只是努力想着佛法教诲,设想宗萨钦哲仁波切或嘉瓦仁波切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我平息了情绪,甚至很快放下这件事带来的不快。

这是一次个人修行上的小小考验和小小胜利,当我回想和分析这件事,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做“没素质的母夜叉、无明的母猪”,我也由衷地体会到一丝“修行”的快乐,虽然修行有更为深邃广博的含义。

生活中这样的考验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我们任性顽劣的孩子、骄横跋扈的公务员、粗心大意的代理人、随缘聚散的旧情人、说话不算话的亲戚、庸俗势利的媒体人……我们太容易发现他人的缺陷与过错,生起愤怒和怨气,忽视他人也有优点和付出,忘了他人对我们其实没有必尽的道德义务。我们太喜欢挑剔索取而不是检视自己的心。

上述这些小小的觉知或自省很容易被世俗定义为“包容”、“大度”甚至“智慧”,但这些词汇自有它们的含义,并不指向此处。此处谈论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或潜在的“觉知”以及它带来改变的可能性,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情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保持觉知并不为任何人,既不为“原谅谁”也不为“包容谁”,甚至也不为“对治自己的情绪”——这些仍属于“我执”的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只为照亮那条漆黑的轮回之路,帮助我们发现心的本性,从而踏上一条更为光明的路。

 

 

 

 

 

 

                                                                            2012910于北京

 

 

 

 

 

个人简介
广告人,佛教徒。
每日关注 更多
张目分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