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系列之一:孔子及其思想(15)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1-15 17:25 | 收藏 | 投票
 
  
  从而立到不惑
  
  前面讲到孔夫子“十五而志于学”,我们引申出来的这么一番内容。孔夫子立志求学,经过十几年之后,就是“三十而立”了,人生自立了。孔夫子的这种自立,还不是像我们以为的,是纯粹经济上的自立。现在一般人说“三十而立”,好像你已经长大啦,该自立门户啦,你不要再找爹娘要钱啦,你可以自己管好一张嘴、一个肚皮啦,然后结了婚,能够养老婆、养孩子啦。孔夫子的“三十而立”可不是这样。孔夫子十几岁就经济自立了,母亲在他十七岁时去世了,那时候孔夫子在经济上就已经自立了。
  
  “三十而立”,指的是精神上的自立,自己能够在精神上、人生重大命题的选择上做主了。这时候,孔夫子就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他放弃了公务员身份,不再到太庙里上班了,开始教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起来了。所以,在天地之间,要做一个真正站立起来的人,并不那么简单。《论语》里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把人生之根本精神树立起来了,道气才能够随之而生长起来。
     
  孔夫子在三十岁以前,不管是给人打工也好,还是在太庙里面当公务员也好,他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学习阶段、探索阶段,虽然目标定在“志于学”、“志于道”上,但还没有完全定下以哪一种方式入道、体道、行道。到了三十岁以后,完全自立了,已经肯定了这条人生道路。但是,自立并不是说就立在那里完事了,还要继续进步,还要继续完成人生的事业。孔夫子是活到老学到老,差不多每十年就要上升一个台阶,每十年就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有些朋友喜欢算命推八字,说十年一个大运,确实是这样子,孔夫子也是这样十年一个大运,每隔十年就有质的变化。
     
  而立过后,就是“四十而不惑”了。“不惑”啊,就是不管什么疑难问题,到他这里就都不是问题了。如果说“三十而立”的时候,是把人生的目标、人生的大方向定下来,但是在这个学养、修养的过程中,还会有些问题和疑问。只有在实践中逐渐解决这些疑问,慢慢才会达到不惑的状态。
     
  孔夫子说得好像很轻松,但真要到不惑的境界,其实是非常难的。用佛教的修行来说,真要达到不惑的境界,只有开悟的人、明心见性的人,才有这个可能。禅宗讲的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在破参开悟之前,当然是有疑惑的。禅宗为什么参话头?因为这个话头把你给难住了,把你疑惑住了,让你产生疑团了,所以,必须打破疑团,才能称为破参开悟。比如给你出一个问题:茫茫宇宙,何处是你安身立命之处?你找一找、参一参。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经教的过程里,产生了大疑问,这个大疑问包含了一切其它的疑问,成为了自己生而为人最根本的疑问,那么,这个根本疑问解决了,其它的一切疑问就没什么力量了。这个在禅宗里,就称之为起疑情,你突破了疑情,就是顿悟。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个根本的大疑问,就说明你还没有起疑情,还只是在渐修的过程中,还不可能进入参的状态。参禅可不是开玩笑的,你没有起疑情,根本就没法参!也不可能开悟见性。
     
  我们学传统文化,都要从心地出发。古人说的话,要放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来参、来悟。我们在座的朋友,四十岁左右的居多数,那么,我们现在惑不惑?现在有没有让你头疼、想不开的事情?有没有让你觉得前途渺茫的事情?这些都是要扪心自问的啊!
     
  恰恰我们现代人,四十岁左右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内有家庭,外有事业,最辛苦。如果你真正不惑了,对人生没有困惑了,那么,你的辛苦就完全是一种自觉的承担,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哎呀,我的同学命怎么这么好啊!以前在学校里比我差多了,居然他现在成了厅长、局长了,成了亿万富翁了,成了学界名人了。我是怀才不遇啊!老天爷对我不公平啊!四十岁左右的人,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眼看着时间流逝,自己已经进入中年,再不做出成就人就老了,紧迫感很强。有事业的人呢,觉得时间很紧迫,生命流失得很快,希望把事业做得更大;一事无成的人呢,心里更发慌,更觉得见不得人。这个时候,身体也不如二、三十岁那么好了,精神一焦虑,更容易出问题。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问题全部想透了,“四十而不惑”了,有真正的人生智慧,那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的命,这就是我的人生,苦乐都要承担,顺逆都要接受。真的,我们真能够不惑了,苦其实也就没那么苦了,乐对于你来说,也不是一件难逢难遇的事了。孔夫子都说了:“饭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嘛!
     
  孔夫子“四十而不惑”,那是真达不惑之道了,没有疑问了,解决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了,所以才能够自得其乐。如果说孔夫子四十岁以前都在悟前渐修的话,四十岁以后就不一样了,没有疑惑了,那就是悟后的真修了。我们书院同仁,到不惑之年的有不少啊!但是,我们惑不惑呢?只有自己知道,反正我现在还是满脑袋的疑惑。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