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文化建设之畅想

潘世东 原创 | 2013-01-16 10:10 | 收藏 | 投票

 安康文化建设之畅想

 

李润林


安康的经济发展较之发达地区来说,是相对滞后的,但这并不代表文化的落后。有着丰富资源和历史沉淀的安康文化,完全可以成为安康大开发、大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彰显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以汉水文化为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安康文化,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进步和与外来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中,逐步积累和形成了底蕴深厚而又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深厚。既有女娲氏的古老传说和怀让、“三沈”等历史人文画卷,又有褒斜古道、会馆码头、秦砖汉瓦、晋宋器具等现存文物古迹,还有擂鼓台、鬼谷岭、车厢峡、孟达墓等诸多人文景观,这些无不凝结着中华文化厚重的历史,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二是乡土文化资源独特。汉江号子、紫阳民歌、民间社火、汉调二黄,以及各具特色的方言、俚语、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充分体现了安康交融南北、并存东西的独特文化特征,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宝库。三是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秦巴横拥、汉水纵穿、瀛湖碧水、香溪洞天,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境、生生不息的奇珍异兽、叹为观止的绿色植被、稀有独特的天然氧吧,顺应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崇尚自然、弘扬生态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将会是安康最大的“卖点”。四是产业文化资源鲜明。茶叶、丝绸、医药、水电,这些承载安康社会发展、见证安康文明进步的古老产业,在新的时期被赋予了新的认知价值和时代内涵;作为安康人民勤劳和智慧结晶的白河“三苦”精神以及万立春、陈分新、张本树、龚德银等先进事迹,都是安康人民在汲取历史文化精华、溶入现代意识和时代风貌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成果。这是安康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
安康的文化资源既然不属贫瘠,文化历史积淀并非浅薄,就本应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其重要角色,但我们却很难在安康的整个GDP中准确地衡量出来自文化的份量,很难在安康以外的其他地方感受到安康文化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为什么?除了体制、管理、投入、观念等人所共知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康的文化资源仅仅是作为一种存量存在着,没有进行有效地产品开发,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市场,没有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一个地方的潜在资源优势,只有及时进行开发,合理予以利用,才能产生其应有的效益。现在许多发达地方,社会历史远没有安康久远,文化底蕴远没有安康深厚,但他们的文化却搞得红红火火,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对文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业已形成了文化和经济互助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这不能不给我们安康的发展带来启示。历史只代表过去,关键要开创未来。安康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世世代代的安康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有些还是一种原生态的、初始的材料,需要我们去开掘、加工、整理、创造,不断进行深层次开发,不断打造出高品位产品,不断增加其文化附加值,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不能只躺在历史的遗产上睡大觉,而是要珍视并利用好这一难得的资源,充分借鉴发达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工、生产、包装、利用各种文化产品,通过盘活文化资产,培育文化市场,努力寻求价值卖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按照产品运行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交换、消费,着力打造几个能够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增强自身的艺术魅力,将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为首要的,就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增强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引导、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变市场配角为市场主角,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文化搭台,文化唱戏”,甚至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既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又培育其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经济已经融为一体。文化可以通过营造外部环境、提升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也可以通过创造文化产品,运用市场机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文化本身具有多重属性,如内容上的精神特性、生产上的产业特性和流通上的商品特性等。我们在许多时候,只注重文化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精神特性,而忽视了其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和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和商品特性。这就是许多地方的文化产品只是作为人们精神自娱的工具而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的真正原因。在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创造文化价值。当然,文化所含经济价值的实现,要看其文化资源的丰厚程度、文化资产的发育程度以及文化产品的质量优劣,但更主要的,还在于策划、包装、宣传、营销等市场化运作,使其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经济效益。安康的文化发展,就是要走出“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误区,大力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积极生产和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加快发展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实现由自我欣赏到营造市场、由相对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真正让文化事业走向社会,让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让文化产业走出安康,把安康的文化从经济意义上做大做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新的亮点。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文化的发展是无疆域、无级差的,经济落后的地区未必不能产生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产品。当然,仅从理论上探讨安康文化的产业化毕竟容易,怎样从实践上取得成果,实现安康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就决非一夕之功。它需要依靠政府来推动,靠体制作保证,靠诸多文化生产者的共同努力,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把安康的文化要素充分整合形成产业,把安康的文化产品精心包装推向市场,让外面的目光通过文化了解安康、关注安康,让安康的文化通过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也是安康面向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作者单位:安康市委办公室)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