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弟子规》(6)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1-26 11:58 | 收藏 | 投票
 
 
  孝道是大智慧之道
  
  《弟子规》首先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孝”,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首要的、最受重视的第一条大原则。
    
  在汉代的时候,还没有“四书”的说法,那时候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的,就是《孝经》。这部经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之一、被后人推为“宗圣”的曾子所写。汉代的时候还没有科举,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期形成的,当时提倡的是“以孝治天下”,所以选拔公务员叫做“举孝廉”。你能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你能不能够进入公务员的序列,能不能够再往上一层,参与治理国家,首先就要看你在孝道上做得怎样。如果你在孝行上有瑕疵,哪怕一点点,对不起,你从此前途黯淡,这就是一票否决。
    
  曾子在对孝道的体会上,曾经受到孔夫子的很多加持哦!有一个故事说,曾子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田里干农活,不小心把瓜苗给锄伤了。曾子的父亲脾气不太好,看见以后非常生气,顺手就把锄头举起来,劈头盖脸给曾子一顿痛打,把曾子打得昏死过去了。曾子苏醒过来以后,跪在父亲跟前认错,说父亲啊,我惹您老人家生气了,我错了,我不孝啊!您老人家那么大年纪了,还挥起锄头教育儿子,会不会把身体累坏啊?以后我做错了事情,请您老人家不要动手,让我自己动手教训自己吧!
    
  曾子挨打的这个事情,后来让大家知道了,都说曾子真是一个大孝子,太孝顺父亲了,太了不起啦!但是,这事传到孔夫子耳朵里去了,孔子却非常生气,就跟门人说,小曾这个人啊,太不孝了!以后不要他进我的门!大家一听就很奇怪了,咦,曾子这么孝顺的一个人,怎么老师说他不孝呢?这是怎么回事啊?
    
  孔夫子这话传到曾子耳朵里,曾子也很惶恐啊!老师这么批评自己,说这么狠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他赶快跑到孔夫子的门口跪下,请老师开示。老师啊,我惹您老人家生那么大的气,您还说我是不孝之子,我知道自己一定错了,但是,不知道错在哪里啊?请老师教诲我啊!孔夫子就说,你现在还不知道啊?你差点让自己的父亲陷入了“不忠”、“不仁”的境地,这难道是孝吗?!曾子一听,有这么严重啊?还请老师继续开示。孔夫子就跟他说,你父亲如果真把你打死了,你是国君的臣民,打死国君的臣民就是对国君、对国家的“不忠”,这是要抵罪的,你差点让父亲背上“不忠”的恶名!另外,一个父亲把自己的儿子打死,这个是“不仁”,没有仁爱之心!哪一个父亲愿意把自己儿子打死?虎毒不食子嘛,你看看你,差点把自己的父亲陷入到了“不忠”、“不仁”的地步,你还不知错啊!?
    
  曾子一听就慌了,那我该怎么办呢?孔子就教导他,这个还不好办啊?太简单了嘛。如果你父亲手里拿的是一根鸡毛掸子,或者是戒尺什么的,你就勇敢地承受,任他打骂;如果你父亲手里拿的是锄头啊、斧头啊、大棍棒之类的东西,这个容易打死人的,你就赶快逃走,躲在你父亲打不到的地方,等他老人家的气消了,你再回去负荆请罪,请他责罚嘛!
    
  我们看,在孔夫子的眼睛里,孝道,可不是愚痴之道,不是让我们愚忠愚孝、愚昧无知,孝道背后有真正的大智慧啊!这个智慧,必须回归到对心性的体会上。只有对每一个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有了全部理解与尊重,才能把孝道中的智慧发挥出来,并且任运自如。所以,曾子后来就写了《孝经》,阐述了孝道的大智慧。
    
  《孝经》可不是一部简单的、只教你怎样孝敬爸爸妈妈的书啊!曾子是通过孝道的这么一个原点,通过每一个人心中都具有的这么一种最本质、最朴素的情感,让你把它发挥开来,进而扩充到整个社会人生之中。儒家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把这一点爱心、一点孝心,逐渐放大到全社会去,使整个人类社会充满无疆大爱,这才是提倡孝道的根本含义。中国古代的圣人能够以孝治天下,就是因为他把我们心中最温情、最温柔的核心抓住了、点燃了,让我们从对父母的一念孝心、一念感恩之心开始,然后发之于外,发挥到社会人生中去,发挥到上对君王、下对百姓的这样一个广泛的程度。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