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人女人之间的误解之澄清(1月30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3-01-30 17:52 | 收藏 | 投票

 

在身边总是有那么多情感纠葛,有那么多的家庭矛盾与失败的婚姻,这让我们不能不感慨、为那些破裂的家庭后面所造成的损失而扼腕叹息。

理性地看,男人女人都有责任,女人由于争取更多的权利与自主,而更疲惫,更无助;男人由于取悦千方百计女人,而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恼与压力。女人在男人的追逐之下,反而更缺乏安全感,时刻有被伤害的心理暗示;而男人觉得追求女人费劲耗时,浪费了很多可以计量的与难以计量的,实在是委屈。

即使社会都在为女人助阵,但很多人都依然认为女人是弱势群体。在示弱之下,别人就会认为受伤的只有女人,男人就不会受伤。只有男人伤害女人,而女人都是被男人伤害。

如果女人是弱势的,那么示弱的女人就变得很强大,因为示弱的女人,会用眼泪去寻求帮助,在寻求帮助之下,至少很多人就不忍心加害了。

示弱的女人会用各种可能采取的方式自我保护,比如谎言、欺诈;比如言而无信、朝令夕改。而舆论也往往给与女人更宽松的环境,至少在女人犯错并且不能不认错之后,大体都会比较宽容。

单一的女人是比较弱的,但弱的也仅仅是体力上的,男人通常有爆发力,女人则更有耐力,这两者之间是可以平衡的。刘翔跑得再快,也是那13秒的辉煌,相反在生命极限的时候,往往活下来的,女性占更多数。多少盖世英雄最终无法过美人关!

 

作为儒家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作为儒家划时代大师的荀子(贾春宝曾经专门撰文指出,荀子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荀子在《荀子·性恶篇》中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非天真之意。非真则非善,故性恶则伪。

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儒家传到了荀况之后,他却提出了“性本恶”的“向善论”,至于韩非、李斯之类的弟子,却是在“性本恶”这个基本点的基础上,以制度化而非依靠贤德圣君主的方式让人向善,或者说,即使不向善,都要通过铁面无私的制度让他们不敢做恶。

 

人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居然在当今舆论环境下得到了统一。因为社会都是认为,(女)人之初性本善;(男)人之初性本恶。

至少我们所看到的环境,律师、心理学家、媒体评论员等等,所举的每个案例,都是女人如何好,如何无辜,都是男人害的;即使有坏女人,都会去追究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女人变坏,最终得到的结论肯定是:男人,也只有男人才让女人变成了坏女人,只有男人能让女人变成坏女人。

但实际上,女人却一方面在抱怨“男人靠得住,母猪都上树”,“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同时却乐得享受“女人是男人的学校”之美誉。

 

男女之间在情感上出现错位,核心在于内心的需求不一样。

男人时刻希望展现自己的阳刚,似乎如此才能让女人有被保护的安全感,其中更多的是伪装出来的强硬,不管是在言辞上还是在表情上,不管是在处事态度上,还是在决策上,似乎男人只有动用武力才显得自己强势并有力量,但其实那种具有侵略性的,不容分说的一意孤行,会让女人更为恐惧的。

女人不会由于自己受到全方位的保护而开心,也不会因为这种替女人做主就是全方位的呵护就感激涕零。其实这刚好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女人需要男人,不单纯是出自两性之间灵魂与肉体之爱,那种被征服被呵护之后的享受与安全感,而且出自母性那种保护与关爱,前者是对自己的丈夫的,后者是对自己儿子的。不管是对自己的丈夫还是对自己的儿子,都是女人生命的意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才是终极目标。

 

女人心中理想的男人,是在外边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家里对自己惟命是从,承认自己也很脆弱的男人。是在外边赢得了世界,却需要自己去拯救的男人。

在外边的时候,女人需要男人为自己遮风挡雨,即使已经疲惫不堪,都不能倒下,不要被任何人看不起,回到家里,女人更愿意看到男人在自己的怀里哭,因为两个人之间的臣服,决定谁更具有支配权。

女人的内心是有支配与征服的欲望的。甚至丝毫不比男人弱。但不同的是,男人更喜欢用战争与军事之类的看得见的力量,通过硬碰硬的战斗而区分出来的强弱;而女人更喜欢用谋略与技巧之类看不见的努力,通过勾心斗角,不战而屈人之兵。

男女之间的思维方式原本就是截然相反的,由于看不到这种差异的本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情感纠葛,有那么多的家庭矛盾与失败的婚姻。所以澄清其中的误解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上,是颇为重要的问题。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