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弟子规》(14)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1-31 13:55 | 收藏 | 投票
  
 
  
仁者无敌,大慈大悲  
 
分享完安徒生童话,我们继续来看下面的内容:“泛爱众,而亲仁”。其实,“爱众”和“亲仁”是一体的两面,你对这个社会大家庭、对世界上的其他人充满了爱心,就说明你有一颗仁爱之心。“亲仁”,就是亲和仁爱。 
“仁”这个字对于儒家来说,那是至高无上的精神核心。我们刚才讲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其中“仁”居于第一位,是儒家修养到最高程度的表现,所以,“仁”是儒家精神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夫子赞叹过很多当时的名人,但是,他的弟子问孔夫子,您老人家赞叹的这些名人,称不称得上一个“仁”字?你看孔夫子怎么回答,他往往会说:我不知道。因为在孔夫子心目中,“仁”这个字眼实在是太伟大、太高贵了,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古人说“仁者无敌”啊!这个意思,并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好像一个仁者的功夫最厉害,谁都打不过,所以仁者天下无敌,是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这个意思,“仁者”,是不会跟别人比赛打架的。“仁者无敌”的真正意思,是说在一个仁者的心中,没有敌人。哪怕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你的仇人,是你的杀父仇人,但是,在仁者的心中,他对这个仇人都没有恨,只有慈悲。 
为什么仁者没有仇人?因为人心都是一样的,众生都是一体的。所以,如果用我们佛教的名词来解释儒家的这个“仁”的话,那就是慈悲。 
观世音菩萨好慈悲啊!救苦救难,普度众生,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心肠。仁慈是没有缘由的,不是说我跟你有血缘关系、亲情关系,或者我们有同门之谊,我才喜欢你,才对你好,才对你仁慈。不是这样的!一切众生平等啊!对一切众生都充满慈爱之心,视天下人为自己的子女,视自己的子女为天下人,这才是“无缘大慈”啊!“同体大悲”呢?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佛菩萨能够做到舍生忘死,为了救度众生而不遗余力?因为“同体大悲”啊!佛菩萨跟我们这些烦恼众生是一体啊!我们被烦恼缠身,不得自在,自己感受不到与佛菩萨同为一体,但是,佛菩萨没有我们的烦恼妄想,他们能感受到与众生的同一体性。所以,佛菩萨自己没有痛苦,而是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看到众生在轮回中受苦,他们就像父母看到孩子在受苦一样,同样也感到心痛啊!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讲,他往昔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身体被一块一块地割下来,但是他没有一点怨恨。为什么?因为他有这个大慈大悲之心啊!纵然你来害我,我都要发愿,将来我成佛以后,第一个度化你,让你第一个得到生命的解脱,让你第一个得到生命的自在。 
我们有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感觉没有?学佛的人就是要发这样的愿啊!不能说你是我的仇人,我就不理你,或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就不是仁者,不是慈悲者。“仁者无敌”,真正能够达到仁者的境界,确实只有像佛菩萨这样发心才行。所以,孔夫子对“仁”有非常高的标准,历史上达到孔夫子心目中的“仁者”境界的人,太少啦!仁者心中必有大爱,大爱无疆,没有边际,没有分别计较。 
泛爱众,而亲仁”,真正要达到仁者的境界,就要从“泛爱众”做起,就是先要学会爱一切其他的人。注意,这个爱是“泛”啊!广泛,不要有限制,不要有条件,要无条件地爱一切人,就像西方的基督教所说的博爱。 
当年我看基督教的《圣经》,也很有感触啊!在其中的《福音书》里面就讲,罗马统治者把耶稣钉上十字架,要杀害耶稣的时候,耶稣一点也没有害怕,而是念念有词。他念的是什么呢?他默默地祈祷说:上帝啊,请原谅这些人吧!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看,自己都要被刽子手钉死在十字架上了,但是,他祈祷的仍然是上帝赐福于他们、原谅他们!这就非常了不起啊!在耶稣基督的身上,也是充满了慈悲的精神。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看到耶稣的行为也应该赞叹!他是在西方世界里化现出来度众生的大菩萨啊!我们应该这样去看,而不要纯粹把他看成是外道。我们看他的行为,确实只有无我利他,才能做得到这样的慈悲博爱,才是真正的仁者无敌。 
上面我们从东、西方的宗教精神中,阐释了“泛爱众,而亲仁”。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真正要达到“仁”的境界,的确是非常非常难。但是,我平常也经常跟朋友们分享一句话,那就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们与历史上这些圣人相比,与我们知道的高僧大德相比,的确非常渺小,我们做得很不够,即使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离他们的境界也都相差太远,甚至望尘莫及。但是,虽然我们现在达不到,然而心向往之,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起心动念,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今天虽然达不到,但是只要向他们的方向迈出了一步,那我今天就没有白过;我这一生,只要是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去努力,不管达没达到这种“仁”的境界,我这一辈子都没白过。 
我们学佛菩萨,学圣贤之道,一定要有这样的精神去面对人生才行。只要我们有这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愿望,那我们这一生,就一直都会被仁爱的光芒所照耀。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