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真正本质

仇德辉 原创 | 2013-10-13 15:13 | 收藏 | 投票

    目前,理论界对于什么是经济的本质?什么是政治的本质?什么是文化的本质?经济、政治与文化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没有统一的、大家公认的结论。不难理解,经济、政治与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工具和手段,它是从低等的社会分工与合作进化而来,因此要探索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本质,就必须从初级社会分工与合作开始

一、经济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类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人与人的分工与合作,从而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的劳动能力,意味着人类能够借助于社会的力量,不断扩展个人的劳动功能,获取更多的财富,不断提高每个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社会交往

人类的社会交往过程,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相互提供不同的劳动功能、不同的劳动产品和不同的劳动资料,从而实现不同劳动功能、不同劳动产品和不同劳动资料之间的互补作用、互动作用和互进作用,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的劳动能力,社会交往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资料,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劳动价值。由此给出社会交往的定义。

社会交往:所有能够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人劳动能力的各种形式的分工与合作事物,就是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价值量就等于它在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劳动能力时所能折算成的劳动价值量。

社会交往可分为三大类型:社会交换社会分工和社会合作。

1、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就是人与人相互提供劳动产品(如商品贸易)或劳动力(如相互帮工)进行交换,使双方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价值,从而实现个人劳动能力的互补作用。

2、社会合作。社会合作就是每个人各自提供自己特有的劳动产品、劳动功能和劳动资料,并将其组成一个能够产生相干作用和协调作用的、新的生产系统,并产生更多地价值增量,从而实现个人劳动能力的互进作用。

3社会竞争社会竞争就是双方进行博弈、斗争甚至战争的方式,然后选择一个最佳事物,以加快新旧事物的优胜劣汰过从而实现价值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的定义

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发展,许多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文化的结果,从而形成经济由此给出经济的定义。

经济的本质:经济就是规范化的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的这种“规范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化的产品制作标准、生产工艺与制作工序;二是规范化的交易程序;三是规范化的价值尺度与付款方式;四是规范化的交往主体。

之所以要对社会交往进行“规范化”,主要是基于如下目的:规范化的产品制作标准、生产工艺与制作工序主要是为了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满足日益复杂、精细的产品质量要求;规范化的交易程序主要是为了避免社会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规范化的价值尺度与付款方式主要是为了准确地、便利地实现等价交换和合理分配价值的目的;规范化的交往主体主要是为了降低交往风险,消除交往盲目性,提高交往可预测性和效率性也就是说,经济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交往的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便利性和效率性。在当今社会,经济是社会交往的主流部分。

二、政治

各个社会主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时总是会总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或眼前的利益角度和局部的利益角度,较少地站在整体的利益角度、长远的利益角度和高层次的利益角度,从而使社会交往活动具有较大的短期效应、局部效应和低层次效应。这是因为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往往具有较高程度的隐蔽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交往者往往不能发现。经过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人们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的规则,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必须认真遵守这些规则,才能维护和发展这些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并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形成了社会管理

(一)社会管理

为了确保社会交往的可持续性发展,使社会交往能够产生稳定性的、可靠的、持久的、最佳的价值率,就需要对社会交往的各种行为活动确立相应的规则,这就是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规则体系。

(二)政治的定义

由于社会交往可分为规范化社会交往与非规范化社会交往两种基本类型,则社会管理也相应地分为规范化社会管理和非规范化社会管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非规范化的社会管理一般是指民间管理(或非政府管理)。

政治的本质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

政治作为“规范化”的社会管理,主要包括: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的评价与选拔(即人事政治);规范化的社会机构及其管理职能的设置(即组织政治);规范化的社会管理程序的制订(即制度政治);规范化的社会管理行为的约束(即法律政治);规范化的自然资源配置(即国土资源政治);规范化的利益分配法则(即财政政治)等。

之所以要对社会管理进行“规范化”,主要是因为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往往具有科学而合理的管理程序、公开而透明的管理内容、清晰明确的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稳定而持久的管理方式,从而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益、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大的管理规模,更广泛的管理范围、更持久而稳定的管理力度,更高的可预测性。也就是说,政治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的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便利性和效率性。在当今社会,政治是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

三、文化

社会管理过程中,各个社会主体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眼前的角度或局部的角度,而许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往往具有较高程度的隐蔽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社会管理者往往不能发现和感觉到。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人们逐渐总结出一系列的规则,社会管理的相应活动必须认真遵守这些规则,才能维护和发展这些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高层次利益,并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形成了社会意识(或社会理念)。

社会意识

为了确保社会管理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使社会管理能够产生稳定性的、可靠的、持久的、最佳的价值率,就需要对社会管理的各种行为活动确立一一系列相应的规则,这就是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本质:就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

(二)文化

社会意识分为规范化社会意识和非规范化社会意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非规范化的社会意识一般是指民间理念(或民间文化)。

文化的定义: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

文化作为规范化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化的表述方式(如语言、文字、图像、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文学艺术),二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社交礼仪等),三是规范化的逻辑结构(如宗教与科学),四是规范化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

文化是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的社会意识,这样将使社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发展。也就是说,文化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意识的目的性、针对性、准确性、便利性和效率性。在当今社会,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

四、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政治是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经济是规范化的社会交往,通常情况下经济占据社会交往的主流部分;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政治占据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由于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规则体系”,因此,政治的本质也可近似地表述为“关于经济的规则体系”。政治经济的延伸与扩展,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

2、文化是关于政治的规则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政治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政治占据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文化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通常情况下文化占据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由于社会意识的本质就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因此,文化的本质也可近似地表述为“关于政治的规则体系”。文化政治的延伸与扩展,是一种高层次的政治

3经济、政治与文化均属于社会性生产资料。社会交往的客观目的在于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的劳动能力或消费能力,社会管理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交往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社会意识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社会交往、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的客观目的都在于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的劳动能力或消费能力。经济、政治与文化分别是社会交往、社会管理和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因此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客观目的都在于替代、加强、放大和拓展个人的劳动能力或消费能力

 

个人简介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毕业,大学本科专业:动力机械,硕士研究生专业:火箭发动机,从军20年,出版了两部学术专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邮箱:choudh@sohu.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