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祥中国说吉祥安康

潘世东 原创 | 2013-10-30 16:43 | 收藏 | 投票

 从吉祥中国说吉祥安康 

    

2007年第一期《中国国家地理》,以“吉祥中国”为文化主题,封面是用吉祥色中国红结合中国最为传统、最具原生态性质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作品,把可上溯到几千年前彩陶文化时期的、体现千百年来中国百姓对吉祥追求、期盼连年有余的双鱼符号,进行了传统韵味十足而不失时尚创意地再展现,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人在寒冬里感觉到一丝暖意。杂志从“吉祥满中国”和“吉祥在东西方之间”两个方面,利用大量的精美图片和文字叙述,剖析了包含着吉祥图案、吉祥符号、吉祥物的吉祥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崇拜差异,同时也提炼出吉祥文化产生的共性———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趋吉避害的追求。

吉祥,是只能意会的。《说文解字》里作了这样的诠释:“吉,善也。”“祥,福也。”合在一起,就是好福气。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吉祥的追求,形式各异,所体现出的吉祥追求也不尽相同。嘉禾、瑞兽是帝王吉祥文化的专用载体,寻常百姓不能使用,同时也离百姓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过于遥远。寻常百姓的吉祥文化则多是建立在以实用为主的宗教信仰上,通过装饰、佩饰、口彩、数字等生活化载体,用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表达着自己的生活追求、审美情绪、宗教情怀和民族特性。相对而言,中国人是从来不拒绝神灵对自己之保佑,无论这个神源自何处,只要能让自己从心理上获得藉慰,都可拜拜。所以,传统的儒释道在中国民间也就相安无事,即使同尊一宇,也能共享信徒香火。对比世界其他地方那种有你无我的教派纷争,各教诸神却在中国民间真正做到了和平共处。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对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国吉祥文化的多彩性、和谐性,虽然有功利成分,却是人类本能的实在体现,并且在质朴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与大度气质。而这种包容与大度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之一。

在看到“吉祥中国”时,我联想到了由《安康年鉴》和《安康文化》推出的安康“魅力展示”公共用语———吉祥安康。双方对吉祥解读的方式与角度虽不太一样,却对中国现在主题文化理解和把握上能够同步暗合,这反映出安康文化创意人具有理解社会主流文化走向的能力与前瞻性。《吉祥安康》一文,将“吉祥”与“安康”这两个中国人最为喜爱的吉利、喜庆之词进行双关组合,给人以充分想象和多元理解的空间,同时从安康历史、文化的发展说起,阐述了安康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的渊源、特色及丰富,以此期盼安康发展、安康吉祥,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了宣传安康的作用。尽管,我们在解读《吉祥安康》时,尚不能感受到《中国国家地理》“吉祥中国”所具有的冲击力。但我们仍为这些对安康文化建设自觉肩负宣传安康使命的创意人和撰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若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理解“吉祥中国”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后,会悟出《中国国家地理》所涉及到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借鉴于安康的旅游发展战略。开发、挖掘旅游资源,用艺术化、人性化的标准予以审视,不造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从产品抓起,深度开发安康的传统文化内涵,形成特色品牌和特色市场,把“吉祥安康”视为安康旅游资源中的独有概念,加强“吉祥安康”的主体文化建设,无论景区非景区,一言一行,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静一动,信手拈来,都是美景,都是祝福,都可以从“吉祥”与“安康”上进行升华。仁者爱山,智者悦水,安康自身具有的地貌特色所反映出来的绿山碧水,本身就是仁智的结合,喜爱者可以按其所需,畅游在安康的山山水水之间,品味着安康特有的文化风貌,感受着安康给其带来的康宁和幸运。而这,不仅要求安康要有特有的景色风貌,同时也要求安康具有吉祥的人文风貌与城市风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在中国是和吉祥密不可分的,人们在膜拜各道神仙时,期盼的是祥瑞的来临。当我们剥去仙的神秘外衣,用现实的眼光来审视仙的内涵就会发现,所谓的仙,其实质就是人的道德素质修养达到了包容大度、谦和有礼的境界,这应是对吉祥的现代解读。

传统的吉祥载体或是客观存在、没有是非善恶的物质,或是存在于想象空间中被幻化的各类神仙和瑞兽。但用今天的视角和知识水平还原吉祥的本来面目,可以发现吉祥的主体还是在人。真正意义的吉祥安康是人的和谐安康,其关键在于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素质的高低。我们在宣传“吉祥安康”的时候,应认真地审视这个问题。不可否认安康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随着安康地方社会的发展,以前一些被认为无伤大雅的、见多不怪的陋习在今天已经演变成为严重影响安康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诸如代表着安康城市形象的城市交通、市场监管和社区文明现状等都让我们在赞美吉祥安康时,从心底里常常泛出不踏实的感觉。我们常说我们有多么美丽的风景、多么丰富的资源、多么绵长的历史,好似有了这一切,我们就能走向想象中的辉煌,可我们岂能忘记,我们可恃的资源是先人与自然恩赐的,从来恃物者必有穷,唯有恃德者方可长久。德者,得也,素质决定了人的德,也决定了我们今后的进与退。所以,抛开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去谈“吉祥安康”,实在难以全面、准确,折服他人。

吉祥其实从来就不只是简单的祝福和祈愿,吉祥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只有把吉祥的真正内涵上升到文化的层次去理解,才能真正地理解安康内涵。就今天的社会发展而言,吉祥文化已经突破传统中的某种简单的愿望或唯心形式,是实在的天人合一,或者是客观环境和人的和谐统一。吉祥应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之中,只有人的行为遵循社会普遍道德准则与法律制度,才能有效地提升人的素质水平,才能让社会呈现吉祥安康的发展局面。“吉祥安康”这一公共用语的推出是适时和值得称道的,它不但体现出安康文化的发展和对文化理解的前瞻性,同时也反映出安康文化界对传统文化的再解读和对安康发展的思考与关注。事因人而兴,也因人而败,只要安康人吉祥,安康必定吉祥。我们应打造“吉祥安康”的主题文化与意识,并将其融入到安康发展意识之中,只有这样,安康才能结缘四海,让所有的人因安康吉祥而来,也让所有的人带着吉祥安康而去,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安康吉祥和吉祥安康。(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