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的《南方周末》,对我口味的文章不多。
经济版中,北京楼市也好、气候也好、拥堵费也好,都不是我等草民能够决定的,关心也罢,不关心也好,房价该涨还得涨,气候变坏还得变坏,拥堵费该收还得收,草民哪里有什么话语权?
文化版中,张灵甫和伦敦一战胜利大阅兵,似乎不能提起我的阅读兴趣;而电影,太过宽泛,感觉跟北京楼市一样,远非我的操心范畴。
国学的力量用了4个版,也不知道是广告还是其他,反正不打算细看。
大参考版发了题为《重建与市场经济匹配的价值理念》的整版文章,作者不是吴市场之类的著名经济学家或学者,却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位官员,而且是质监部门的领导干部。本来想细读一下这篇重头文章,但是粗略浏览了一下小标题,就有些失望。从文章大标题看,基本要素应该是这样几个词:重建、市场经济、价值理念。一般来说,既然大标题有了,那文章的具体阐述就应该围绕这几个关键词来进行,认真阐述一下什么时候建立过?为什么要重建?以前建立过怎样的价值理念?为什么那样的理念是不够的或者是有缺陷的?现在需要重建哪些价值理念?但是我看了一下文章的小标题,完全不是这样一个行文的逻辑。第一个小标题,市场经济要求现代价值与政治文明的落地,好象是老生常谈了,没有什么新意;第二个小标题,各国有不同的实践形态,还是老生常谈;第三个小标题,也有错失机遇的国家,依然是老生常谈;第四个小标题,重温邓小平的智慧,既然是重温,当然不会有新意;第五个小标题,探索中国式的实现方式,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出现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多如牛毛了;第六个小标题,需要巨大的中西理念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研究当然也已经很多,不会有什么新意的;第七个小标题,现代价值与政治文明的互信与对话,感觉标题已经游离于文章中心思想,而且只是阐述了重建的意义,并没有多少含金量。象这样的一篇文章,既没有很好地回答为什么要重建?也没有很好地解释究竟要重建些什么?天知道文章的价值究竟何在?
看来看去,只有三篇文章可能值得一读。一是关于人人网的,一是关于李嘉诚的,一是关于林彪的。可惜,前两篇读了开头几段就索然寡味,不想再读,特别是李嘉诚的那篇,用了三个整版还没写完,篇幅长得让人望而生畏。
最后,还是林彪修辞的那篇小文章让我从头到尾地细读了一遍,然后又大体重读了一遍。
汉语修辞学是我在大学时的一门必修课,所以在南周上看到修辞两个字,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而且,当这个词与林彪这个人物产生关系的时候,文章的吸引力就更加强大了。
林彪绝对是个有争议的风云人物。关于他,在党的十一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有定论, 指出“林彪、江青等人,他们组成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犯下的是“反革命罪行”,而“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所以,截至目前的传统媒体上都鲜有关于林彪的正面报道,尽管他作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建党和建国史上是作出过贡献的。南周的这篇题为《林彪与修辞学》的文章,是否通过了政治审查,笔者不得而知,但从以往的批判到现在的研究,而且是修辞风格的研究,这或许标志着我国对重要历史人物特别是政治人物、领袖人物研究领域和尺度的松动。
笔者顺便在超星图书馆上搜索了一下书名与“林彪”二字有关的图书,居然有60多本。其中一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批林批孔期间出的一些以批判面目出现的政治读物,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林彪传》为代表的传记式著作,还有少量是林彪的原著,包括1964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彪同志关于政治思想工作言论摘录》。可惜不知是否由于《林彪与修辞学》作者涉猎的局限还是文章篇幅的限制,文章中除了提到《毛家湾纪实--林彪秘书回忆录》、《林彪日记》以及林豆豆的《爸爸教我怎样学会写文章》之外,并没有提到他更多的著作或文章。
总的来看,文章作者对林彪的修辞风格还是褒大于贬的,集中表现在林豆豆对林彪修辞风格的归纳和概括上。诸如反对党八股、主张有自己的风格、文章是宣传教育的工具、重视灵感、非常看重词汇的作用,都是正面评价。同时作者还自己总结出了林彪修辞的所谓贡献,如创造了不少闪光的语言、将“引用”格推向了全国各地,等等。
林彪作为一个军事家,是勿庸置疑的,他上过井冈山,参加过长征,指挥过大大小小若干个经典战役,官至军委副主席乃至副统帅绝不是靠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就能上去的。但他能否在修辞学上以“贡献”论,恐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过,以我粗粗地翻阅《林彪同志关于政治思想工作言论摘录》来看,他的语言确实很有特点,简捷、精练、实在、不故弄玄虚。比如书中列举的1959年他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中的这样一段:“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学呢?我向同志们提议,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捷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那么多,里面有许多人名地名你都搞不清。最好先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我觉得就很实在,看起来是不输邓小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