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房产与“保护隐私”的矛盾如何解决?(

杨帆 原创 | 2013-03-04 23:57 | 收藏 | 投票

杨帆评论: 清查房产应该由国家税务局正式组织

杨帆评论: 清查房产应该由国家税务局正式组织个人住宅地址应该保密,这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公开查询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我的建议是:先将登记。登记的应该都是合法的。一定时间以后进行正式清查,就是清查那些隐瞒不报也不交税房地产。这应该是以房查起,而不是以人查起。在人民公开监督之下,由税务局联合其他部门共同进行。凡属隐瞒,假名的房地产,一律没收转交社会保障基金 同时鼓励人民群众举报。有举报者必查。并且要允许公开。 IBTimes中文网:中国“反腐”与“保护隐私”的困境 2月25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文指出,中国禁止以人查房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网民对政府解释不屑一顾,认为政府为保护官员以保护公众隐私为借口。文章称,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最近,中国房地产业的有关规定在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福建省漳州市政府16日出台规定限制访问政府管辖的房地产信息。据此规定,除除申请查询本人房屋信息和国家公检法等机关的协助查询外,严禁以姓名(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此外,查询者只能凭借准确的房屋地址或房屋所有权证编号进行查询。简单来说,政府出台举措大大增加了查询个人房产数量的难度。同时,江苏盐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尽管新闻像病毒一样在网间传播,但《东方早报》的记者获悉,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大部分城市里,以人查房很长时间以来都是行不通的。盐城市和漳州市的做法只是将不成文的规定制度化而已。 然而,不管两市政府的做法有无实际意义,这些新闻都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房地产,还关系着与腐败的斗争。腐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 正如盐城市政府发布的声明,

个人住宅地址应该保密,这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公开查询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我的建议是:先将登记。登记的应该都是合法的。一定时间以后进行正式清查,就是清查那些隐瞒不报也不交税房地产。这应该是以房查起,而不是以人查起。在人民公开监督之下,由税务局联合其他部门共同进行。凡属隐瞒,假名的房地产,一律没收转交社会保障基金

同时鼓励人民群众举报。有举报者必查。并且要允许公开。

矛盾。由于公众强烈反感腐败,许多人不惜以任何方式与腐败对抗,甚至牺牲自己的基本人权。 环球时报显然误读了网民的诉求。民众不是把反腐放在人权之前,而是民众根本不相信禁令是在保护个人隐私。在民众看来,在一个可选择性法律实施的背景环境下,制定者和执法人员必然只会对他们有利的政策。 事实上,西方国家有一套完善的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以及对公民个人隐私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如果政府下定决心,反腐败和保护隐私是两个可以同时实现的目标。《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的存在是公众认可隐私保护政策的前提条件。 对于网民而言,令他们苦恼的是政府对这两者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政府只关注隐私保护而对财产信息披露无所作为。围绕着房产的争论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在某些时候,中国正在掉入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失去信任时,无论政府说的是否为真,都会被民众视为掩饰其邪恶的动机,这反过来会进一步阻碍政府与社会之间有进步的相互作用。 多维:李克强内

IBTimes中文网:中国“反腐”与“保护隐私”的困境杨帆评论: 清查房产应该由国家税务局正式组织个人住宅地址应该保密,这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公开查询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我的建议是:先将登记。登记的应该都是合法的。一定时间以后进行正式清查,就是清查那些隐瞒不报也不交税房地产。这应该是以房查起,而不是以人查起。在人民公开监督之下,由税务局联合其他部门共同进行。凡属隐瞒,假名的房地产,一律没收转交社会保障基金 同时鼓励人民群众举报。有举报者必查。并且要允许公开。 IBTimes中文网:中国“反腐”与“保护隐私”的困境 2月25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文指出,中国禁止以人查房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网民对政府解释不屑一顾,认为政府为保护官员以保护公众隐私为借口。文章称,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最近,中国房地产业的有关规定在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福建省漳州市政府16日出台规定限制访问政府管辖的房地产信息。据此规定,除除申请查询本人房屋信息和国家公检法等机关的协助查询外,严禁以姓名(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此外,查询者只能凭借准确的房屋地址或房屋所有权证编号进行查询。简单来说,政府出台举措大大增加了查询个人房产数量的难度。同时,江苏盐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尽管新闻像病毒一样在网间传播,但《东方早报》的记者获悉,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大部分城市里,以人查房很长时间以来都是行不通的。盐城市和漳州市的做法只是将不成文的规定制度化而已。 然而,不管两市政府的做法有无实际意义,这些新闻都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房地产,还关系着与腐败的斗争。腐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 正如盐城市政府发布的声明,
 

2月25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文指出,中国禁止"以人查房"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网民对政府解释不屑一顾,认为政府为保护官员以"保护公众隐私"为借口。文章称,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矛盾。由于公众强烈反感腐败,许多人不惜以任何方式与腐败对抗,甚至牺牲自己的基本人权。 环球时报显然误读了网民的诉求。民众不是把反腐放在人权之前,而是民众根本不相信禁令是在保护个人隐私。在民众看来,在一个可选择性法律实施的背景环境下,制定者和执法人员必然只会对他们有利的政策。 事实上,西方国家有一套完善的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以及对公民个人隐私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如果政府下定决心,反腐败和保护隐私是两个可以同时实现的目标。《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的存在是公众认可隐私保护政策的前提条件。 对于网民而言,令他们苦恼的是政府对这两者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政府只关注隐私保护而对财产信息披露无所作为。围绕着房产的争论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在某些时候,中国正在掉入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失去信任时,无论政府说的是否为真,都会被民众视为掩饰其邪恶的动机,这反过来会进一步阻碍政府与社会之间有进步的相互作用。 多维:李克强内
最近,中国房地产业的有关规定在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福建省漳州市政府16日出台规定"限制访问政府管辖的房地产信息"。据此规定,除除申请查询本人房屋信息和国家公检法等机关的协助查询外,严禁以姓名(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此外,查询者只能凭借准确的房屋地址或房屋所有权证编号进行查询。简单来说,政府出台举措大大增加了查询个人房产数量的难度。同时,江苏盐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尽管新闻像病毒一样在网间传播,但《东方早报》的记者获悉,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大部分城市里,"以人查房"很长时间以来都是行不通的。盐城市和漳州市的做法只是将不成文的规定制度化而已。
然而,不管两市政府的做法有无实际意义,这些新闻都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房地产,还关系着与腐败的斗争。腐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
正如盐城市政府发布的声明,新规定意在强调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新规定与西方国家的标准一致,即禁止个人通过官方系统查询他人资产信息。政府强调,新规定是利用合法手段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广大网民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这项政策。他们认为这项政策是以保护普通民众为名,实则有利于贪官污吏隐藏。微博网民@险峰飞度这样解释:"很显然,这项禁令以保护公民隐私为名,却给了官员更多的时间隐藏他们的非法资产。你可以说他们已经开始害怕了。同时,禁令也昭示了官僚体系已经开始联合起来,利用政策手段维护他们的共同利益。这是相当危险的。如果你的所有收入都是合法的,那你为什么害怕被人查?
新浪的民调显示,87.7%的参与者反对这项禁令。政府和网民如此鲜明的对比对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政府长期以来的不信任,而政府的政策进一步恶
13
化了这种关系。
几个月来,互联网见证了众多的"草根反腐战役"。官员和他们亲属的房产数量很明显超过了他们工资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时间各地"房姐、房嫂"纷纷被网民鉴定,遭到了网民强烈的谴责。政府迫于公众压力对他们进行了调查,众多官员被免职并进入法律程序。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有效监督且公民政治参与机会有限,许多人把网络曝光看成监督"公仆"的终极手段。矛盾。由于公众强烈反感腐败,许多人不惜以任何方式与腐败对抗,甚至牺牲自己的基本人权。 环球时报显然误读了网民的诉求。民众不是把反腐放在人权之前,而是民众根本不相信禁令是在保护个人隐私。在民众看来,在一个可选择性法律实施的背景环境下,制定者和执法人员必然只会对他们有利的政策。 事实上,西方国家有一套完善的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以及对公民个人隐私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如果政府下定决心,反腐败和保护隐私是两个可以同时实现的目标。《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的存在是公众认可隐私保护政策的前提条件。 对于网民而言,令他们苦恼的是政府对这两者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政府只关注隐私保护而对财产信息披露无所作为。围绕着房产的争论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在某些时候,中国正在掉入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失去信任时,无论政府说的是否为真,都会被民众视为掩饰其邪恶的动机,这反过来会进一步阻碍政府与社会之间有进步的相互作用。 多维:李克强内
18大以来,新的党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反腐败的坚定立场。谣言称由地方政府独立控制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将被中央整合成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官员将接受一个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因此,恐慌情绪在各地官员中蔓延。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官员开始在各主要城市抛售房产。1月19日,中纪委与超过120名官员谈话,要求他们的亲属停止抛售房产和关闭银行账户。据此,公众开始假设官员们特定设计了一项政策保护他们的资产和政治生涯。网民普遍认为政府此项举措企图遏制不断增多的"网上追踪",他们视政府的解释为谎言。
在2月1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的社论中,作者表示这场辩论反映了两个不兼容目标的矛盾。由于公众强烈反感腐败,许多人不惜以任何方式与腐败对抗,甚至牺牲自己的基本人权。
环球时报显然误读了网民的诉求。民众不是把反腐放在人权之前,而是民众根本不相信禁令是在保护个人隐私。在民众看来,在一个可选择性法律实施的背景环境下,制定者和执法人员必然只会对他们有利的政策。
事实上,西方国家有一套完善的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以及对公民个人隐私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如果政府下定决心,反腐败和保护隐私是两个可以同时实现的目标。《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官员财产信息披露系统的存在是公众认可隐私保护政策的前提条件。
对于网民而言,令他们苦恼的是政府对这两者的兴趣是不一样的。政府只关注隐私保护而对财产信息披露无所作为。
围绕着房产的争论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在某些时候,中国正在掉入"塔西佗陷阱",即当政府失去信任时,无论政府说的是否为真,都会被民众视为掩饰其邪恶的动机,这反过来会进一步阻碍政府与社会之间有进步的相互作用。杨帆评论: 清查房产应该由国家税务局正式组织个人住宅地址应该保密,这属于个人隐私,是不能公开查询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我的建议是:先将登记。登记的应该都是合法的。一定时间以后进行正式清查,就是清查那些隐瞒不报也不交税房地产。这应该是以房查起,而不是以人查起。在人民公开监督之下,由税务局联合其他部门共同进行。凡属隐瞒,假名的房地产,一律没收转交社会保障基金 同时鼓励人民群众举报。有举报者必查。并且要允许公开。 IBTimes中文网:中国“反腐”与“保护隐私”的困境 2月25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文指出,中国禁止以人查房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网民对政府解释不屑一顾,认为政府为保护官员以保护公众隐私为借口。文章称,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隔阂,中国不久将掉入.塔西佗陷阱. 最近,中国房地产业的有关规定在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福建省漳州市政府16日出台规定限制访问政府管辖的房地产信息。据此规定,除除申请查询本人房屋信息和国家公检法等机关的协助查询外,严禁以姓名(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此外,查询者只能凭借准确的房屋地址或房屋所有权证编号进行查询。简单来说,政府出台举措大大增加了查询个人房产数量的难度。同时,江苏盐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 尽管新闻像病毒一样在网间传播,但《东方早报》的记者获悉,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大部分城市里,以人查房很长时间以来都是行不通的。盐城市和漳州市的做法只是将不成文的规定制度化而已。 然而,不管两市政府的做法有无实际意义,这些新闻都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房地产,还关系着与腐败的斗争。腐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 正如盐城市政府发布的声明,
多维:李克强内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fdc430102e6wm.html)

个人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每日关注 更多
杨帆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