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居士禅传统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4-15 18:12 | 收藏 | 投票

 

 
史幼波老师讲解

   成都的居士禅传统 

关于禅与易,历史上真正的大祖师们,都不会轻易放过,包括像蕅益大师这样的净土宗祖师。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写过一部《弥陀要解》,近代的印光大师就非常推崇他,说即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一部注解,也不能比蕅益大师写得更好了。蕅益大师就专门写了一本《周易禅解》,用禅的精神来贯通《易经》。不仅如此,他还写了《四书禅解》,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儒家四书,全部用佛法来讲解了一遍,为佛、儒两家的融会贯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我们禅文化大学堂的学修内容里面,我看到大和尚也设计有《四书禅解》、《周易禅解》的课程,这个非常好!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体的,儒道佛三家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近百年中国的历史,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真正学修传统文化的人,自宋明以来,往往都是走三教融通的路子。我们看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居功至伟的南怀瑾先生,也是从这个路数上走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南先生的禅学修养,他的传统文化修养,也是在成都练出来的。成都从清代以来一直到今天,都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居士禅传统,即使在文革这样的大劫难中,这个传统都没有断掉。成都居士禅最大的特点,就是三教融通、贯穿古今、涵盖中西。按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老太爷在《维摩精舍丛书》中的说法,那就不光是“诸法本乎一心,三教理无二致”,更是“儒释道耶回,诸教归一趣”,把洋宗教都拉进门里来了。这里的“一趣”是什么?就是“本乎一心”,为一心之所现嘛!人人都有此心,所以大家不要有太多的门户之见。禅宗的精神,本身就是无所不包、圆同太虚,没有这样的博大胸襟,你怎么能够体会得到禅的精髓呢?如果你还挑三拣四、分别心炽盛,哎呀,我是学禅的,你是修净的,他是修密的,然后我说你太执著,你又说我太狂妄,总之互相抵毁诤论,那就没有学佛人的样子了。

咱们的大愿大和尚,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虽然住持六祖寺——咱们中国禅宗的祖庭,但他同时又兼弘各家各派,包容大小乘、显密圆通,心中就没有丝毫的挂碍,这就非常了不起!只有这样心量广大,你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禅的精神。

今天是“禅与易略讲”的第一个主题:漫谈禅与易的渊源。拉扯得比较远,先就讲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20127月讲于广东六祖寺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