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之殇在诉说着什么?

郭施亮 原创 | 2013-04-22 07:07 | 收藏 | 投票

 雅安之殇在诉说着什么?

  2013420日上午8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发生了7.0级左右的强震,震源深度达到13千米。截至42115时,地震遇难人数升至186人,11393人受伤,累计造成150余万人受灾。

  然而,就在五年前,同属四川省的汶川县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2008年,512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根据资料显示,当时造成的伤亡人数非常惨重,已确认的遇难人数达到69181人,受伤374171人,失踪18498人。

  对比两次大地震,后者因为吸取了前者的经验,无论人员调拨还是物资供给,都比汶川地震时的行动要迅速。可是,在救援的过程中,一些细节却耽误了救援的进度,甚至有伤员因抢救不及时而不幸身亡。笔者郭施亮认为,本次救援行动主要出现以下几点漏洞,其一是交通要道频现堵塞的现象。在这一次救援行动中,由于不少民间组织自发前往救助,由此导致通往灾区的要道出现了拥挤的状况。而真正派上用场的大型机械以及紧张医疗装备却因交通堵塞而无法进入灾区,也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救援的进度。民间组织自发前往救助本应该值得肯定,但是在救援主力军面前,理应先让它们进入灾区,待灾情稳定后再分批进入实施救援;其二是部分受灾严重的地区频繁出现通信中断的现象。新闻媒体不断追踪报道雅安的灾情,而大量的人力物力基本集中在雅安这片区域。然而,作为灾情更为严重的宝兴县等地区却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援行动。另外,有当地的朋友称,由于大量人员占用了当地地域的通信信号,从而导致更需要的人无法与外界取得通信联系。因此,有热心的网友建议应该少打电话多发短信,以保持灾区的信号稳定;其三是媒体过度追求拍摄效果,浪费救援资源。有报道称,某些媒体乘坐直升飞机进行高空拍摄,而机舱内只坐着驾驶员、主持人以及拍摄人员。如果媒体能够腾出空间时间让这样的机会留给急需救援的伤员岂不是更有意义吗?上文已经强调,由于大量的民间组织自发前往灾区而导致当地的交通要道出现拥堵的现状,很多垂危的伤员因为来不及救援而在路途中逝世。假如,直升飞机提供给这些伤重人员,快速带他们到附近的医院实行治疗,笔者郭施亮认为这样的行为更应该值得赞扬。

  汶川之殇,雅安之殇,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哪怕是将伤亡率降低一些,哪怕是将房屋破坏率降低一些,哪怕是将财产损失程度降低一些。可是,既然悲剧已经发生了,一切消亡的东西也就无法挽回。为何我们要等到悲剧发生后,才会自我反省呢?虽说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准确无误的预测出地震何时会发生。然而,作为我们的邻国日本,却能够提前10秒预测出地震,并迅速疏导人群,将伤亡率尽量降低。尽管中国的国土面积比它大了10倍,但是由于当地有了1923年关东地震以及1995年阪神地震的经验后,地震的预防措施却做得非常细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房子抗震能力当属世界前列的水平,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日本一共发生了186.5级以上的大地震,但是却造成了113人死亡。可见,日本的防震能力应当值得中国学习。

  纵观近数十年的历史,中国也经历了多次的大地震。例如,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1974年的云南大关地震、1976年的唐山地震、1998年的尚义地震等等,而上述的大地震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笔者郭施亮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应该努力做好防震的工作。前期管理层提出的城镇化进程,个人觉得其实应该更有效地强化住房的抗震能力。如果单纯为了符合全球发达城市的城镇化率,那么这样的政策就显得毫无意义了。笔者认为,在历次的大地震中,因为楼房抗震能力差,从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占整体的伤亡率相对较高。因此,科学的城镇化不光要提高户籍城镇化,而且还要提高楼房的抗震能力。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期望中国能够吸取它国先进的防震经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