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文化城墙的修复

潘世东 原创 | 2013-04-24 10:10 | 收藏 | 投票

 一段文化城墙的修复

———《旬阳作家》序 

吴建华 

    旬阳多山,人多骨气。要目光高远,就必须要亲自登山,体验涉涧、爬坡与历险之苦,骨气就是从各自的磨砺中孕育出来的。仰别人鼻息,吃别人闲饭,就别人屋檐之人,不是旬阳人。
    旬阳多水,人多智慧。快马跑不过慢船,是对马与船的肯定,更是对水的赞美,也是对似水流年的认知。有时抢在雨先是智慧,有时等待水后也是智慧,借船出海与在退潮之后,于河沿上撒几把芝麻和绿豆,同样有见空插针的喜悦。
文学是无形的山水。情绪的起伏,就是山水的痉挛;山水的静动,就是文学的自如收放。人生有一些闲暇需要文学,反过来,文学是被闲暇所经营着,在各得其所中,彼此变得充实与精彩,从而让一片土地上的人群,如茶似酒地活着,清心明目而滋补情怀。所以,文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保健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并且名字底下都有一种精神在顽强地支撑着,使这个名字无愧我心。那么,旬阳45万人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底下有没有一种共有的精神来顽强地支撑?我看,有。这个名字就叫“旬阳人”。“旬阳人”就是此时此地45万人共有的文化品牌。这种品牌精神来源于旬阳山水赋予旬阳人的骨气与智慧。县委马贇书记曾委托我等数人研究这个文化课题。
    今天,我们出版《旬阳作家》名典,就是把45万人中的文学精华分子集中起来,取一个共有的名字,成为“旬阳人”品牌中的梯度品牌。
当然,《旬阳作家》名典能够适时面世,她出笼于县文联抢抓“文化兴县”战略机遇而实施“
13579文艺创作工程的总体要求。
    这个要求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将全县12个协(学)会的名典逐步编撰成书,要让全社会都知道,我们旬阳有哪些协(学)会,各协(学)会都有哪些会员,会员们都有哪些作品,其各自的简历与成就、单位与住址,甚至包括电话号码都可呼之欲出;并且,你可以在书中阅读或欣赏会员们的代表作,判定与选择自己的好恶,由此留下旬阳文艺创作的整体印象。
    去年,县诗词学会已将《旬阳诗人》编印出来,今年县作协的这本《旬阳作家》也赫然呈现,紧接着县书协的作品集也将隆重推出,并且还将陆陆续续鱼贯而来,这很像修复一段文化城墙,不光要看季节,还要看天气。
    先前,我们并不缺少砖头、沙子和水泥,也不缺少修复城墙的技术,而是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缺少了修复城墙的文化意识。这种意识,是一种系统工程意识,它不会发生在十年前,也不会出现在十年后,十年后会比今天更加灿烂,就像一树杏子的成熟,春花夏果有其繁荣的内律。其中包含着旬阳各级领导持续性的重视与支持,也包含着各种宣传媒体和阵地的大力扶持,更包含着各位作家艺术家矢志不渝的艰辛努力,同时也包含着各协(学)会主席们、秘书长们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付出,使旬阳文艺在走向成熟的季节,有了档案性的收获,也有了填补历史空白而便于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的价值和意义。
    《旬阳作家》名典,记载旬阳当代作家以及当下活跃与成长中的文学新人档案,她将在读者手中被翻阅,也将在图书馆和档案室里被珍藏,还将在历史中接受目光的审判与宣汰。所以,作家一词好听难当,易入难守,功到自然成,虚张必势弱,唯一的途径就是做人与作文相统一,如同晨练太极拳,手足相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才能形神兼备的追求一种境界,完善一种爱好,成就一番事业,从而让人生多些色彩与滋味。
在《旬阳作家》即将付梓时,感谢作协主席陈欣明、秘书长鲁延河等一班人马,对我的信任,嘱之涂鸦为序,我借此谨表诚挚祝贺!
(作者单位:旬阳县文联)

 

个人简介
潘世东,二级教授、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堰市委主委、汉江师范学院校领导、《汉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汉江师范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