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初动谓之几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有一首小诗,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一派早春风光,意境非常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的前边两句,尤其是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有点“几”的感觉了。刚过了冬天,早春时节的微风吹面,还寒意料峭。但是春雨下来了,大片的原野被春雨滋润,枯草之中已经有了一点点生机,老远看起来,似乎原野上已经有了一层朦朦胧胧的青嫩草色。但是,当你走近了,看脚下的枯草,却又看不到多少绿意。“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种生机飘然于有无之间的感觉,真是美极了!我们对这个“知几”,就是要找到这样美妙且富有诗意的感觉才好。
以前我在成都龙江书院讲《易经》,讲到“圣人知几”、“几者,动之微”这些关键地方的时候,有些人就说:哎呀,你讲这些玄学干什么嘛,你跟我们讲怎么看相、怎么算命,怎么推八字嘛,把《易经》的“实战工夫”教我们多好啊!我听了简直哭笑不得。为什么呢?老祖宗最好最妙最高明的宝贝,能够让你开悟得道,能够让你具备经国济世的大学问,你只想着拿去给活人看宅子、给死人看坟地,像街头算命先生那样去哄人钱财,丢不丢人啊?
有句古话讲“善易者不卜”,真正懂得《易经》、精通易理的人,是不会去算命打卦的。虽然《易经》也有这方面的功能,但是,你没在易理上真正过关,教了你算命打卦这些方法也没用。
要学打卦很简单啊!简单到了极点,我保证五分钟每个人都能学会。只要用三枚铜钱,没有铜钱硬币也可以,正面为阳,反面为阴,你就随机扔呗。扔上六次就形成一个卦了,这就叫金钱卦,对不对?这个卦是什么意思呢?你就把《易经》的书拿来翻看嘛,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解释。卦辞、彖辞、象辞、爻辞,上面都写着嘛,虽然是古汉语,但是现在翻译成白话文的《易经》也有嘛,对不对?你这就会打卦了。但是有用吗?没有,我敢保证即使你真打出一卦,真翻看了这个卦的卦义,结果仍然不灵。为什么不灵?因为你不理解易理,不仅对易卦不信,对自己也不信,当然就不灵。
易学的真功夫,是在你是否“知几”上显现。“圣人知几”、“知几,其神乎”,整个易学的修为,就是牢牢地建立在这个“几”上。事物将动未动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把握先机?我们做事情,如果能时时把握先机、把握时机,岂有不成就之理!《易经》讲“几者,动之微”,外界稍有风吹草动,甚至将动未动,我们马上就知道了。这个非常了不起!当然,这只是在事上用,在用上显。那么,怎样在“体”上去认识这个“几”、体会这个“几”呢?
注意啊,这个是学易的窍诀,也是学禅的窍诀啊!说到“体”,就要回归自心,明乎心体。其实,过去禅师们所谓的“大机大用”,全都是心体上功夫做足了的外在表现。如何在心体上做功夫?仍然不离此“几”,不离此用。百丈参马祖有“即此用,离此用”这样的禅语,实际上,仍然是在“几”上的活泼转动。
我们这里把话挑明了,什么是“几”?放到心体里来体会,一念初动谓之“几”。我们只要念头一动,马上就有“几”啦!此“几”出现了又怎么办呢?就要“知几”嘛。是善“几”,还是不善之“几”,这就要看我们的念头功夫做到家了没有。念头功夫做到家了,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念之善,我都能立马抓住。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我马上就抓住这一念之善,并付诸行动,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冒出的是一念之恶,此“几”一旦产生,你也要立马就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立刻将它贬到无生国里,让它永远不得超生、不能起现行。
我们看,《易经》里所讲的“知几,其神乎”,跟禅宗里讲的心地法门、念头功夫,没有任何差别嘛!我们能够如是观察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能够让这个“知几”的念头功夫成片,真到了这个时候,那你就很神啦!
但是,如果你不能“知几”,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能够有足够敏锐的观照,那么,你就会被无明牵着鼻子走。一念善“几”来了,你稀里糊涂抓不住,就让这颗善种子浪费在烦恼丛中了;一念不善之“几”来了,你也认不清楚,就会任随它自由地生长。等到这颗不善的种子完完全全长成一棵大树了,你真正知道它的危害了,再想把它连根除掉,那就不容易了。如果我们能够知“几”,在它刚刚冒出苗头的时候,在这颗恶种子才刚刚萌芽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脚就踩掉了,毫不费力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了。这样做功夫,多省心省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