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几,其神乎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4-06 10:39 | 收藏 | 投票

 

   

承当脚跟底下的那点事

 

所以,真正学易入门了,那就只在“知几”上面找感觉了,就不会天天念叨天干地支,天天掐着指头推甲乙丙丁、子午卯酉。说实话,你天天在那里掐过来算过去,搞得好像神神秘秘、玄乎其玄,其实,一点真实用处都没有。

我们看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学易君子,那些真正通达易道的圣贤人物,比如大贤范仲淹先生,比如宋明理学的鼻祖周敦颐先生,再比如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先生等等,这些人都是历史上第一流的易学大师啊!你看他们的气度,那都是堂堂正正、儒雅风流的大人高士啊,自有一股天地正气在身上充盈着。我们再看一看江湖上那些看相算命的,那就不敢恭维啦!那些人看你都不会用正眼,低头不动,眼睛上翻,老是从头发缝里看人,眼珠子滴溜溜转个不停。你真跟这些人在一起,心里就没底,总觉得哪里没对。到底是哪里没对啊?是他心术没对嘛。江湖术士嘛,看似算命,实际是算人,算计人嘛,还能对到哪里去?所以,真正通达易学的人,他不靠算计。那他靠什么呢?靠知几、知位,靠正位凝命,靠易简之行。

什么叫易简之行?易道嘛,可不是难道,而是最简单可行之道。《系辞》里讲:“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道,就是一阴一阳之道,就这么简单。我们前面讲“知几”,起心动念之中的善恶之“几”,就是一阴一阳之道嘛!“君子见几而作”,就是易简之行啊!

禅宗三祖僧粲大师的《信心铭》,一开篇就讲“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你看,大道其实一点都不难啊,很简单啊,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呢?为什么我们就觉得太难太难呢?就是因为我们从生下来到现在,成天都在算计,成天都在拣择,成天都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找工作要挑三拣四,吃饭要挑肥拣瘦,找对象同样挑来挑去。就是到了庙里学佛修行,还要挑这挑那,哎呀,学禅要上等根器,我不行啊,学不了啊;学净土念佛吧,又太简单了,念一辈子阿弥陀佛,也不甘心;学教理也麻烦,天台中观唯识华严,光听到这些名相就头疼了。总之,还是挑来拣去、算计不停,结果就一事无成。

其实,无论是学禅还是学易,都不是要你去算计的。禅宗讲“直心是道场”,只让你直下承当这个事。学易也是如此啊!《易经》讲“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同样是让你直下承当这个事啊!

那么,到底要直下承当什么事呢?就是我们自己脚跟底下的那点事嘛!我们要怎样做人?我们到底要走哪条道?我们到底要在哪里安身立命?就是直下承当自己的这点事。

当然,能直下承当这点事的人,也不简单。用《易经》中的话来说,你必须要明白“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样的生命规律。我们的生命就是从太极这个元点出发,通过一阴一阳的作用,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但是人壮则老、物极必返,最终,我们又要回归到太极这个元点上。那么,在生命如此展开,最终又如此回归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呢?

我们都看见过太极图吧?去过韩国的朋友,看到韩国的国旗,就是一幅简化的太极图。当然,韩国国旗上的太极图只有乾坤坎离四个卦,而中国的太极图有八个卦。我们看太极图的中间,有一根呈S型的曲线,曲线这边是白色,代表阳,那边是黑色,代表阴。这一白一黑、一阴一阳的动感交错,就是太极运动的状态。我们看太极图,虽然它放在那不动,但是你感觉到它是不断在运动、不断在变化。实际上,我们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这个太极的状态。这个状态放到精神中,就要求我们随时要保持一种明觉,同时又不落入任何对立的两边。打个比方说,就像你一直站在太极图黑白交界的这根不断运行着的曲线上,虽然你非黑非白、非阴非阳,但同时你又知白守黑、能阴能阳。这也算是“知几,其神乎”的另一种表述。

说实话,这种体会在过去祖师们的禅法心要里,可以说比比皆是。只是我们现在的人很可怜,老祖宗的好东西摆在那里,可惜我们没文化,看不懂,还以为自己是现代人,在享受现代文明。

现代人真的很可怜!不学无术还自以为是。有人听说我要过来讲“禅与易”,就问“禅”跟“易”有什么关系啊?易是算命的,禅是打坐的,你把这两个扯到一起干什么?遇到这种人我只好闭嘴。禅是打坐的,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观念;易是算命的,更是一个错误观念;错上加错,那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了。所以,后面我会专门讲这些问题,让大家看看禅宗祖师们是如何把易道精神,创造性地贯穿于禅法修行之中。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