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拯救危机
然而在中国,我们看孔孟老庄的思想,却处处都能够与大乘佛教的精神合拍。我们真明白了这一点,再回头看孔夫子一生的行持和贡献,就发现那真是大乘菩萨精神的体现。此后的历代圣贤们,能够不离尘世而心怀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也是在行大乘菩萨道嘛。
在中国古代,人人都信这一套,普遍都学这一套,全社会都提倡这一套,所以,大乘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了。孔夫子能够“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这个社会挽回不过来了,但是,他仍然义无返顾地去入世行道。地藏菩萨也说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看是不是一样?孔夫子说我不去挽救这个社会,谁去挽救,跟地藏菩萨的大愿完全是一个思路嘛!虽然在春秋时代,孔夫子拼尽全力也没有把社会的溃败挽救回来,但是,他老人家的精神却留存下来,现在成了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甚至为当代全体人类共同面对的信仰危机、生存危机、生态危机、文明冲突的危机等,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之道。
儒家讲以和为贵,现代人更需要把这句话当成警示语,当成解毒剂、清凉散。以前毛大爷讲,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在当今世界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天和,是全体人类的精神出路,人类精神失去本来的天然、天真,已经太久了;与地和,是人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是解决地球生态危机的出路;与人和,是人类自身的和平共处之道,是解决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危机的出路。按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只有和谐才能拯救危机。我们看,中国先秦版的大乘菩萨精神,在现代社会是正得其时啊!
我们话说回来。佛教传入中国,起先是大、小乘并传,但惟独大乘佛教最后被中国人接受并发扬,也与此前孔孟老庄留下的文化基因有关。以此作为基础,禅宗再以其非常手段、出格方法,只须向上提持,学修者就能很快转身成就。
所以,凡是中国人,今天都应该补上孔孟老庄的这一课;学佛修行的人,同样不能轻视孔孟老庄。禅宗讲“不历阶梯,顿悟成佛”,他这么讲,并不是说我们参禅修道,真的就能够一步登天。修行人真到了禅的门口,那就算即将登上金字塔的最上层,只剩下最后那一级阶梯了。禅师的一棒一喝,只是帮你翻过最后那道坎而已,没有前面的基础,你怎么到得了禅的门口呢?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更何况是参禅了。
《易经》乾卦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永远刚健正大、生生不息的精神,这一点在历史上那些儒家圣贤们身上,体现得很充分。甚至可以说儒家的全部学问,就是把《易经》乾卦的真精神,淋漓尽致地发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