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与念头为敌
前面讲了“乾知大始”,那么,什么叫“坤作成物”呢?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一念良知是乾阳、是主;精神中的各种念头、情绪,就是坤阴、是宾。不管是好念头还是坏念头,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是坤阴。那么,“坤作成物”怎么讲呢?我们要成就一切事、一切物,一念初动就是“坤作”,所以我们要让正念发挥作用,然后成就一切事物。我们学佛的人都发愿普度众生,没有最初一念,怎么会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怎么会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怎么会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大愿?所以,千万不要与念头为敌,离了念头这个坤阴,乾阳之知就无从起用,乾坤阴阳被割裂开来,就如同《易经》口诀中讲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你学这一套东西就没用了。
我们读《坛经》就会发现,六祖大师反对那种一念不生的坐禅修行。那位卧轮禅师看起来很了得啊!在现代人看来,他的禅定功夫绝对一流,往那里一坐就可以做到一念不生,他也自以为禅定功夫很深、很牛,所以,他到了六祖大师那里,就很得意地自报境界说: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你看,我很有本事啊,各种念头都能一刀断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都能做到不起一念,所以我的功夫一天天在增长,菩提也一天天在增长,你看我怎么样?六祖大师听了就说: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我没有你这些功夫本事,我的思想念头也从来不断,凡是有对境来了,我的心念马上就起起落落,没有定数。比如有人来礼拜,我就要给他摸顶祝愿还礼,这个心念就起了;有人来求法,我就要起一个传法的心念,不然就没得传;有人想来听讲经说法,那我还得给你来讲,我讲经说法的心念就起来了。总之,只要有对境出现,我相应的心念也就起来了。所以,禅修并不是不起心,不起心那是石头、木头。至于说到菩提,“菩提作么长?”这个东西怎么能生长啊?菩提自性,本来俱足嘛,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嘛,怎么日日长啊?你的“菩提”还在日日长,就说明你得到的这个东西,不是真正的菩提。
大家不要小看念头啊!成佛也是一个念头,入魔也是一个念头,关键看你的“乾知”选择的是哪一个念头。
很多人刚开始学佛,总是心生烦恼,烦恼什么呢?哎呀,老师,我怎么一盘腿打坐就念头纷纭啊?平常我觉得自己挺清净的,怎么往蒲团上一坐,念头就翻滚不停,这可怎么办啊?怎么才能把这个念头管住啊?怎么才能达到空啊?怎么才能入定啊?其实,我们都是没事找事!你好好一个人,要那个“空”来干什么呢?要像个木桩子一样“入定”干什么呢?要找那个“无念”来干什么呢?你成天只坐在那里什么事都不做了,那就是空了、定了、无念了吗?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修行,都是错认了路头!大家一定不要与念头为敌,相反,还要跟念头打成一片。怎么打成一片?就是要用自己的乾阳之知,跟念头打成一片,让念头为我们的菩提道业服务。这个时候,就要做到“阳主阴从”,要让“乾知”做主。只要念头一生,我马上就知道是非善恶;是善念我就提起来,只管把这一念之善落到实处;是不善之念我马上也要警觉,让它不起现业。真修行没那么复杂,就是念头功夫,就是要在我们的精神当中闹革命,就是要在我们的每一个念头上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