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发展的一点思考

徐新桥 原创 | 2013-05-03 22:53 | 收藏 | 投票
关于社会发展的一点思考
——摘自作者2009年主编的《和谐社会》
 
1.社会发展新概念
“社会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相对而言主要指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事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涉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基本住房、治安、法律事务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交叠,比如文化,尽管其产业层面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其事业层面具有较强的精神特性,前者如动漫业、游戏业,后者如博物馆、图书馆,但利用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寓教于乐不是也有事业特性?西方国家利用动漫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侵袭,提升自己、削弱别国的“软实力”,不是也具精神性、政治性而不仅仅是经济性?另外,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精神层面需求提高,私人专题博物馆的出现,也使得这种古老的宣传教育事业载体出现向产业发展的端倪,新华书店由事业而产业正在兼容图书馆的阅览功能,芯片、图像识别、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网络的几何级数式发展,又使得图书馆的收藏功能大大萎缩。
不过,当前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医疗、教育、社保、文体旅之类仍然是我们生活中最紧要的必需部分,许多还成为个人、家庭的生活之累,以至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掣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制约环节。全球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我国。而保民生不仅保稳定,也是减少民间消费挤出、促进化“危”为“机”的有效举措。上世纪之初针对大萧条的罗斯福“新政”,16个国家法规、千余个行业法规,经济和社会政策左右开弓的组合拳,其中那个时候无疑是巨额资金的132亿美元以工代赈、65亿美元公共工程(主要由私人承包,带动其投资5年内增长12倍),这种既安定民心又刺激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功不可没,走出了立国145年后向福利国家迈进的关键一步。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的额外支出对其它商品和服务产生的挤出效应就达5800多亿元。反之,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消费率至少可提高4~5个百分点。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而发达国家高达75%左右。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意义深远
发展社会事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可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爱尔兰政府教育投入始终占GDP的5.5%以上(我国为3.01%,印度4%左右),带动其经济近20年的高速增长,2005年软件出口额297.9亿美元,是我国2007年10亿美元的近20倍。据统计,内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项发明专利需要R&D人员77.8人,经费1265.5万元,而港澳台资企业则分别只需要18人和425.4万元。
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服务业发展,可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世界GDP的50%左右来自服务业,发达国家平均达到70%,我国2008年4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产值1998年起占GDP的18~25%(我国仅占4%不到),超过航天航空业及农业。体育已成美国第六大支柱产业,NBA比赛及相关节目被以43种语言播放至214个国家和地区,权威调查显示其影响力超过戴尔、惠普、百事可乐等传统制造业国际品牌。
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国内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根据中经网提供数据,1995年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医疗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分别是3.11%和4.94%,2006年分别增加到7.14%和7.93%。社会司2006年《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扩大内需研究》结论,教育、医疗消费实际支出已成为家庭非食品类支出的第一、第二大消费。
发展社会事业,使城乡居民公平及时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可充分发挥社会事业利益协调器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可增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性和动力。
我国国情决定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尤其在农村,目标主要是推进社会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十七届三次全会指出“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党中央告诫我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3.如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着手于政府可操作性,着眼于市场可经营性,立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优势,瞄准市场目标,在社会事业与社会产业的发展方面改革创新,尤其是针对社会事业发展与政府投资双双严重不足的问题,力图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方式等方面扬长补短,既助推经济一把,也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为经济腾飞提供智力支撑,从而带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影响。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政府重大发展战略。无论是社会事业还是社会产业,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都充分体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加快发展传统社会事业中可以产业化的旅游、文化等领域,以及老百姓急需提档升级的医卫、养老、教育等其他方面,也都与时俱进关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启动内需、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人力资本,毫无疑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医疗体制改革原则等。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将发展战略融合项目的实施,“落脚”并增强这些项目的可经营性,实现投资机制的创新和市场体制的完善。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具有成长性的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及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特别是国际品牌的集聚效应和原生态旅游特色优势,谋划具有成长性的项目,由此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对特别奇特迷人的重大旅游项目,本着实现资源整合、联动打造、共享共赢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之限,打破地域束缚,尽情客观策划,另谋主观协调,如长江清江千里环形大峡谷景区,作为不仅跨宜昌、恩施,更跨湖北、重庆的国际黄金旅游线路,不惜重金打造,联手营造。
对于发挥教育资源,易于让民间资本进入的职业教育领域,结合职教基础,十大产业振兴工程,通过鼓励民间办学和股份制运作,兼并、联合、重组,建立十大职业教育集团,提高资源集约效能,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能够让市场主体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医疗健身、文化娱乐、老龄照料等社会服务产业方面突破性发展。通过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形成政府引导鼓励,市场主体主导的社会产业起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力图构思一批新颖别致、投资额度较大的战略品牌项目。比如,湖北省大力挖掘长江三峡、清江画廊、神农架等一批重点生态景区的特殊“吸引物”自然资源;极化整合提升武当山的“道”、荆州城的“古”、襄樊诸葛亮主题公园的“智”、炎帝神农故里的“祖”等一批特色文化的品味;强化同济医院的品牌效应;应对老龄化服务的强大需求;扩大李时珍等名人效应;改变各个职业学校单兵作战、力量分散的发展模式,通过人财物等资本聚集和管理创新,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更好服务湖北特色经济,凸显职教品牌效应,集中资金打造荆楚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
 
个人简介
博士。长江讲坛、荆楚讲坛演讲嘉宾。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