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实用主义

迟竹强 原创 | 2013-05-30 05:21 | 收藏 | 投票

  哥伦布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尽管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不是实用主义者,但是在新大陆发现的巨大财富所引来的殖民者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到新大陆来的唯一目的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平民为了追求幸福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新大陆,新大陆虽然能发财但是也充满风险和牺牲,最早的殖民者棉对陌生的生活环境采取的唯一办法是实用,不然无法生存,所以在殖民者中间充满了务实的精神。随着美国独立,工业革命扩散到美国并迅速工业化,商业社会的功利主义精神加上殖民者的务实逐渐形成了实用主义理论体系。

  同欧洲各国相比,美国具有着独特的国情。民族的多元,文化的杂交,历史的短暂,资源的丰富,革命的彻底,所有这些都使世界上这个最大的移民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轻装上阵。他们追求的是为创业服务的全新的价值观念,塑造的是与传统国家迥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和民族风貌。为此,创业时期的美国要求人们正视现实,追求实效,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履行功利主义原则,以激发起美国人民从现实有效的竞争、求实、创新、乐观、前锋的意识出发,来解决社会迅速发展所面临的一切实际问题。于是“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美国精神便得到了理论上的升华并脱颖而出,成为创业时期美国的民族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美国开始了艰苦而有成效的创业之路。他们几乎是在毫无约束和顾忌地从事商业投机和产业竞争,丰满自己的羽翼;他们贪婪地发动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西进运动,扩张自己的地盘;他们坚决地废除了与精神文明相悖的南方奴隶制,从而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民主制度。他们以“美国精神”为导向,完全超越了国家、君主、教皇及其它超乎个人之上的力量的限制和旧传统的束缚,从而自由放任地追求国家、民族

  和个人的发展、成功和效用,客观上使美利坚这个年轻的国家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征服了一个新大陆、创造了充满生机的民族文化。实用主义哲学正是在这种特殊的世界环境和美国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脱胎于传统的“美国精神”,并给它以哲学的规定,使之具有了哲学的根基。它的产生使美国思想界进而使整个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深刻的变化,并逐渐被抬高到美国国家哲学的地位。

  实用主义是一种行动哲学,其英文原名为Pragatism, 源于希腊文Pragma,原意就是行为,行动。实用主义者特别强调实践、行动对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意义。当代美国实用主义者莫利斯指出:“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人类行为肯定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实用主义者甚至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哲学”、“行动哲学”和“生活哲学”。 他们尤其重视哲学理论对人类行为的指引,反对理论脱离实际、哲学背离生活的现象,认为倘若哲学忽视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只追求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话,那么它只能是一个“似乎过于天衣无缝,令人窒息,而无丝毫回旋余地”的纯粹教条了。故此,实用主义哲学家坚持主张哲学应面向人生、面向社会,应把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把社会实际生活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这就构成了实用主义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特殊风格。总之,“哲学被人要求成为实践的理论,由于在实验工作有足够确定的、能起作用的一些观念,依靠它们,就可以在实际经验中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用主义是一种效用哲学。实用主义认为,实效性原则是人们行动的最大有效性原则,它标志着人类行动的意义。人恰恰通过行动赋予事物以意义,同时人生的意义也在

  于通过行动所造成的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实际变化。因此,人之行动决非无效果的行动,其目的在于获得对人生有意义的最好的效果和实利,而哲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否引导人们获得行动的实效。这是实用主义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詹姆士提出了著名的实用主义真理观。他说,真理就是对人们行动有实际效果的、能使人获得成功的观念,有效、有用是真理的根本标志。一个观念“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可见“有用就是真理”,这是实用主义的实效性原则的最高表现。杜威建立了他的幸福论。他反对脱离幸福淡善良,脱离适应和改造境遇的行为谈幸福。他说: “幸福只存于成功,而成功就是作事顺利,步步前进的意思。它是主动的进程,不是被动的成果。因此它包括障碍的克服,缺陷和毛病的除治。任何一种可贵的幸福部是以美的感觉和享乐为主要成份。”

  在实用主义看来,道德价值也有实效含义。实用主义伦理学否定处理善恶问题的传统方法,认为不存在普遍的、终极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传统观点强调善表现为人的一定的优良品质, 实用主义降低了善的重要地位。相反地,道德首先必须从人的经验开始,道德价值、善和恶也必须按照人的愿望和对人有用这方面来重新规定.对人有用,令人称心如意就是善,无用和不如意就是恶。有用和如意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前者指有形的、可觉察的功效、喜悦和满足感,后者指存在于艺术、美学、宗教等不同领域中的价值和利益。两者一起不仅遍布人类利害关系和活动的全部领域,而且增加了社会中人类的幸福。

  从实用主义产生到现在,西方对实用主义的评价是不一致的,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实用主义鼓吹行动和有用,讲的都是一些人人都懂的世俗道理,太世俗化了,没有哲学思辨性,缺乏传统哲学所具有的概念演绎和原理推论体系,没有哲学的意味,算不上哲学。学院派哲学家大都持这种看法。但也有许多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给实用主义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实用主义冲破了脱离实际的学院哲学的桎梏,把哲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使哲学成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时代精神。他们认为,实用主义是真正与美国社会实际结合的哲学,对美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美国哲学的黄金时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认为,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和进取心就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而美国的领导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

  1976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的领导层逝世,这些奉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导人的继承者邓小平却是个实用主义者,他搁置了不实用的理论上的争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有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实用主义倾向使中国社会迅速转型,从一个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逐步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尽管政府还保留了相当强大的经济控制能力,但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国度了。市场经济意味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逐渐显现,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