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是否会吸取奶粉积压的教训?

梅新育 原创 | 2013-05-06 18:4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香港特区自3月1日开始实施的奶粉限购令已经明显损害了香港当地商家的利益,许多奶粉经销商处出现大量积压,店家对一些限奶令生效前香港市场供应不足的主要奶粉品牌降价10%以上促销,一些奶粉经销商因业务锐减、难以承受高额店租而不得不退租,……就整体而言,奶粉经销商销量下降约两成;由于顾客人流下降,还进而带动了其它商品销量减少。在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后,奶粉限购令再次提供了一个香港决策被绑架而伤及香港自身利益的反面案例。

  作为个人,我支持对上规模的海外代购奶粉加强监管并纳入课征关税的范畴,也不赞成内地某些消费者对洋奶粉品牌的盲目追捧,毕竟洋奶粉品牌发生的负面事件并不少,只不过是由于其公关运作能力更强、由于中国社会的某种非理性风气而使之更容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香港限购奶粉之举绝对是一个错误。

  作为一个自由港,贸易是香港的生命线;作为中国大陆的门户,为中国大陆经贸服务是香港的商业价值之所在;正值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消费金额连年暴涨之际,世界各国、各地区千方百计招徕犹嫌不足,对香港近水楼台的地利艳羡不已,香港竟然采取这种拒绝上门客户、甚至将上门客户送进监狱的做法,本质上属于愚不可及的商业自杀。建立“购物天堂”的名号需要多年的辛苦实干,毁灭这个名号只需要几场无底线示威游行、几道错误的政策措施、几起坑蒙拐骗强买强卖事件就行了;十年来,由于内地消费市场迅猛扩张和升级,由于某些香港店铺发生的欺诈事件,香港作为购物场所对内地居民的吸引力总体上本来就呈衰减之势,限购奶粉之类举措只能进一步给香港在内地居民心目中的商誉雪上加霜。

  港人、港商和香港政界人士不要只看到那些对香港和台湾大加称赞的大陆人士,要看到对港台持负面看法的大陆普通人数目正在持续猛涨;不要只看到那些称赞港台者中不乏知名之士,也要看到政治动机已经大大扭曲了他们这类言论的可信度。须知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对港台的称赞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出于某种政治动机,因此,无论港台与内地经济水平相对比较如何下降,都拦不住他们不断发明颂扬港台的新词藻,二三十年前他们会夸港台豪华高档场所如何如何多,现在会夸港台与内地城市相比已显陈旧的建筑如何有气质、哪条小巷里的某家小馆风味如何地道,等等……“宁要港台资本主义的草,不要大陆社会主义的苗”就是他们奉行的原则,尽管可能没有明言。这类颂扬之词固然入耳,不过,这对香港保持、巩固竞争力有好处吗?

  香港限购奶粉之所以错误,还因为港府完全可以采取其它措施来确保本地居民的需求。之所以限购奶粉,主要说法就是内地客人购买数量太多,导致香港市面奶粉短缺,限购奶粉可以确保香港本地孩子需求。然而,香港市场实际上并不缺乏奶粉供应,只不过运输到货增长虽快,却暂时赶不上内地客购买增长的步伐;某些香港商家刻意囤货,采取饥饿营销手法,希望借此抬高售价,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并不存在的“缺货”的恐慌。要解决这个问题,短期救急之策完全可以选择向本地新生儿发放奶粉券;中期策略可以选择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奶粉进口和运输的效率,何苦出此下策!

  奶粉限购虽然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决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特区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代人受过。因为某些势力在几乎一切事务上都刻意运作,制造、放大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矛盾,这个传统的“商业和美食之都”已经被他们操弄得大有成为“政治示威之都”的架势,特区政府的权威也遭到明显削弱,确实难以承受他们煽动起来的香港本地非理性民粹压力。

  从有人假借香港老太朱绮华之手以环保名义逼停港珠澳大桥,令香港无谓耽误两年时间、增加65亿港元建设成本;到这次出台奶粉限购令这一明显的昏招,香港社会为之付出代价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操弄矛盾和争议者插手一切矛盾争议,但不用为决策错误承担任何责任,反而有望从中谋取厚利。

  正是香港从殖民统治时期继承下来的制度性缺陷,使得少数人可以“理直气壮”压倒沉默的大多数,使得目光短浅的做法可以“义正词严”轻易压倒更符合长期利益的做法;这一制度性缺陷已经使得香港十年来在与新加坡的竞争中已经明显落后,而某些势力极力推动的香港政制演变方向,却是使得上述缺陷更加不可救药。奶粉之争事情本身并不算太大,但它折射出来的这个商业都市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却是大事。

  以中国之大,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香港在全国经贸发展中的功能并非绝对不可替代,中央批准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区已经向某些港人敲响了警钟。是猛然惊醒奋力纠偏而走上可持续发展坦途,还是在种种貌似“正义”旗号下继续沉沦,让港人传统的勤奋和商业天赋为政治操弄者殉葬,取决于港人自身。

个人简介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客座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梅新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