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包晓光 转载自 http://blog.tianya.cn | 2013-06-18 13:36 | 收藏 | 投票

 

    史幼波老师讲解

 

    在监狱里闭关炼禅

 

那么,“当暗中有明”又是什么感觉呢?当我们处在黑暗之中时,又不能成为纯粹的一片黑暗,必须要透出光明来。“暗”,这是一个大环境啊!你看这个太极图,阴黑的这一面,除了中间这一个白点之外,都是漆黑一片,那么,这时候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暗中有明”的这一个白点。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一黑一白的两个点,是整个太极图最关键的眼。

文革后期,我的老师以“现行反革命”之罪名,在康定的新都桥监狱里面关了八年。冯老师是在当“知青”时期跟海灯法师学佛的,后来被海灯法师推荐到本光法师那里,正式皈依了佛门。他当时也是热血青年啊!虽然学佛,但是同样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所以文革后期就出了事,被判入狱,就在康定那个“跑马溜溜的山上”,关了整整八年。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样一个举世黑暗的环境之中,在人生最艰苦困难的时候,如果内心的光明熄灭了,那就彻底完了!他老人家回忆那个时候的经历,就跟我们说:我当年在青藏高原的监狱里住了八年,等于是闭了八年关啊!以前虽然学佛,但还是有不少烦恼,还有点心高气傲。这八年下来,绝了一切妄想,反倒安心了。现在你们看,如果不是那八年坐牢炼出来的功夫,我哪能坐在这里给你们讲这些东西呢?以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说不定早就像社会上其他人一样瞎混去了。冯老师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他内心的光明从来没有动摇过的,这就是“当暗中有明”。据他老人家说,当年跟他一起关监狱的狱友,因为内心绝望,有些人没能活着出来,关出精神病的人也不少。

那么,在那种举世浑浊、一片黑暗的大环境之下,虽然你能够保持“当暗中有明”,但是,你敢“以明相睹”吗?你敢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拿出来示人吗?不行嘛!“勿以明相睹”,那个时候,就不能将内心的光明示人。监狱看守管教得那么严,你要是跟人说自己信佛,把蹲监狱当成是闭关炼禅,还明目张胆搞“封建迷信”,那就等于找死!文革期间,像张志新啊,遇罗克啊,还有近年来知识分子们非常推崇的林昭啊,这些人的确非常了不起!他们敢于跟黑暗抗争,敢于坚守自己内心的光明,但是,非常可惜啊!他们受尽折磨之后都因此而丧命。要是他们不死该多好啊!要是他们保存住内心的火种,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在未来重新燃烧起来,该多好啊!

当年本光法师被迫还俗以后,什么意见也没有,什么观点也没有,一、三、五拿扫帚劳动,二、四、六端板凳学习,处处谦让,与人为善,不靠着任何一派站队,老老实实接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专政。有人就说,杨老师啊——本光老俗姓杨,文革期间还俗后在一所中学教历史——你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原则。老法师听了只是笑一笑,不辩解,不说更多的话。但是,私底下跟几个最亲近的弟子在一起时,他还是要说点真话:哼,没原则,这就是最大的原则!退一步说,跟这个非理性的时代,跟这些完全没有理性的群盲坚持原则,那除非是我出毛病了!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如果社会大环境是黑暗的,那你一定要保持住自己内心的一点光明,但是,千万不要拿出来,千万不要让人家看见了,不要让人“相睹”。

我们看这几句话,既是石头禅法的高明之处,也是易道的精髓所在啊!这是真正祖师禅的精华所在。大家一定要反复咀嚼,认真消化,让它成为我们修行中的护心法宝。大家下来以后,要把这些两两回互的句子,像净宗行人念“阿弥陀佛”一样念念不忘。诸如“明暗”、“清浊”、“回互”、“本末”、“尊卑”……这种既相互依存,同时又对立的体验,都是禅宗护持心念、向上参究的要诀。所以,以《易经》一阴一阳之道入禅,是石头一系禅法最大的特点。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