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幼波老师讲解
禅的诗意境界
那么,我们要保护什么?这可不是说保护这篇诗偈文章,让它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万古流芳啊!祖师是让我们好好保护这个心法,护持这个心性。那么,我们这个心性是什么样子的?又如何来好好保护呢?下面洞山祖师就继续讲了: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
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我们看中国禅宗的传法偈子,多美的诗意境界啊!只要一读到“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两句,一幅清寂空灵、意境幽深的水墨画马上就浮现出来了。用纯银打制的碗,里面盛了一碗白雪,碗是纯白的,雪也是纯白的,就这么放在那里了。但是呢,碗依然是碗,雪依然是雪哦!虽然看起来雪白一片,但是,碗就是碗,雪就是雪,这是丝毫不能含糊混淆的事实啊!
“明月藏鹭”也是同样的感觉啊!在十五月圆之夜,满天清辉,没有一点云彩,月光下的大地一片银霜、一片清寂。这时候,有一只白鹭站在月光下,同样是洁白无瑕,同样是寂静无声。月光下的大地是一片银白,月光下的白鹭也是银白一片,大家看这样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真是非常优美、非常恬静!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说的是同一个事情,说的是同一个境界。洞山祖师传的这个禅法,居然是一个如此美丽的意境,跟佛祖“拈花一笑”这个公案,也好有一比啊!如果我们大愿大和尚今天也来传一个法,只给我们留下“银碗盛雪,明月藏鹭”这样的诗句,在座各位,你们当下会怎么想呢?你得法了吗?呵呵,估计只能是大眼瞪小眼,一头雾水罩面了。
意境给出来了,但我们不懂怎么办?洞山祖师很慈悲,不怕画蛇添足,所以下面就解释了:“类之弗齐,混则知处。”
注意!刚才那两句是给你示现了一个境界,后面这两句,则是具体的教法了,就是告诉你面对这个境界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的这个境界,你看,银碗和白雪、明月和白鹭,都是白颜色的,从颜色上来说它们很相似,难以区分。但是,“类之弗齐”,毕竟碗是碗、雪是雪,月光是月光、白鹭是白鹭,虽然颜色类似,但毕竟它们不是同一个东西,无法划等号,是“类之弗齐”。我们的现实是,这些事物都是混在一起的,所以修行就是要“混则知处”,你得清楚地知道,相混在一起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落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