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幼波老师讲解
2012年7月讲于广东六祖寺
禅师也拿易卦说事
我们再看下面所选的几个句子,这是《宝镜三昧》中非常微妙的部分,说实话,我之所以决定这次在六祖寺开讲“禅与易”这个题目,主要也是受到这几个句子的启发。
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变尽成五。
洞山祖师这几句话,完全就是拿易卦来说事儿了。“重离六爻”说的是重离之卦,离卦在《易经》的象征系统中,代表的是火、是日、是心,正好与禅宗明心见性的宗旨相符合。我们看这个离卦,它是上面一根阳爻,中间一根阴爻,下面又是一根阳爻,这是八单卦中的离卦。在《易经》的运用上,必须是两两相重的六爻重卦,才能够运用,所以“重离六爻”,就是两个三爻离卦相叠加,这就形成了一个六爻离卦。
洞山祖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禅宗护持心念的功夫啊,就像这个重离之卦一样,需要有“偏正五位”的用功阶段。大家看这个“偏正五位图”: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重离之卦在曹洞宗“偏正五位”中的运用,是非常微妙的。曹洞宗所谓的一偏一正,实际上也就是易道一阴一阳的感觉,仍然不离石头祖师的回互之功,只不过交待得更细腻了。
这个“偏正五位”该怎么讲呢?我们看第一个,叫做“正中偏”。“正中偏”是什么感觉?我们凡夫之人,都是处在“正中偏”的位上。“正”,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都是佛,众生皆是佛啊!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后,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每一个人,甚至于老虎、豹子、小狗、小猫、苍蝇、蚊子等一切众生,都具足了如来的智慧德相,众生都有佛性,众生皆是佛。这个是如来正法的基础,一切佛法都是从此基础上展开的。这就是“正”,我们学佛参禅,就要牢牢把这个“正”,树立在自己精神的至高点上。但是呢,我们平常待人接物,又老是偏到一边去,非要被烦恼执著牵着鼻子走,非要在是非有无中执著迷惘,所以偏离了佛性之“正”。
实际上,“正中偏”就是阳中之阴,本来无事,但因为我们偏到一边去了,偏到是非人我的漩涡之中去了,所以,凡是处在凡夫位上的,都是“正中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