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幼波老师讲解
2012年7月讲于广东六祖寺
正中偏,迷失本性凡夫位
三山灯来禅师,是明清时代我们四川忠州聚云禅系的一个祖师,对后人影响很大。忠州现在已划归重庆市了,算得上是重庆地区禅宗传承的核心区域。三山灯来禅师对禅宗五家宗旨都有精研,关于曹洞宗的“偏正五位”,他就用了一系列很形象的诗句做了描述:
正中偏,夜半星河斗柄悬。
偏中正,天晓不见行人径。
正中来,红尘堆里百花开。
偏中至,柳绿桃红增佳致。
兼中到,两头截断通玄妙。
那么,“正中偏”的感觉是什么?“夜半星河斗柄悬”。我们小时候半夜不好好睡觉,要跑到外面去看星星。天上最显著的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组成了一个斗柄形状,悬在北方的天空上。小孩子半夜不好好睡觉,没事找事跑出看星星,以为北斗星很好看,要去追求那个心外的东西,追求外物、外境,被天上的星星这样的外境所迷惑。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中辨析阴阳的话,精神本体就是阳,内心中的七情六欲等各种烦恼就是阴,我们如果被这些纷纭念头牵着鼻子走了,就落入“正中偏”的地步了。所以,“正中偏,夜半星河斗柄悬”,是芸芸众生在追求外境尘劳,处于“正中偏”的凡夫位。
“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我们看这个六爻的离卦,初、二爻为一叠,三、四爻又为一叠,五、六爻又是一叠,正好是三叠。如果我们来看每两爻之间的互动变化,一共就有五种:初、二为第一种,二、三为第二种,三、四为第三种,四、五为第四种,五、六为第五种。这就是六爻离卦中,不同爻位之间的组合。
曹洞宗的禅法,就以离卦的六爻变化来比喻一个人习禅修行的全过程。这五种爻位的组合变化,后来被称为“偏正五位”或者叫做“君臣五位”,正为君,偏为臣。阳爻代表正位、君位,即指禅修者的心性本体或般若空性;阴爻就代表偏位、臣位,代表由心体产生出来的纷纭事相和念头功用。
“正中偏”,就是五种爻位组合的第一种,即初爻和二爻所组成的一阳一阴的组合。在易卦里面,两爻的组合,如果是阴爻在上、阳爻在下的情况,往往都是不好的状态。这叫做“阴乘阳”,阴气骑乘到阳气上头了,就不太吉祥;反之,如果是“阳乘阴”,阳爻在上、阴爻在下,一般就比较吉祥。“偏正五位”的第一个变化“正中偏”,就是阴乘阳,状态就不太好。所以,“正中偏”就是指迷失了本来佛性的凡夫境界,被贪嗔痴慢疑牵着鼻子走,陷入迷乱无明的阴境之中。